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杭州有个“民情气象台”

    作者:朱海洋 陆 健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1日 04版)

        说起“湖滨晴雨”,首先想起的是西湖十景之一,而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市上城区也有一个以“湖滨晴雨”来命名的工作室,它因运作问计于民、收集民意舆情而被称为“民情气象台”“民情晴雨表”。

     

    整合资源让“民主促民生”

     

        上城区是杭州唯一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城区,近年来发展一直面临“老”“小”两大问题,即老建筑、老龄化和小城区,致使近年来各类矛盾多发。街道往往以刚性管制代替柔性服务,也导致了一些为民、惠民的实事工程部分为群众不满意、不认可。不少街道反映,辖区内许多居民参政议政意识很强,这让上城区委领导不断思索,如何群策群力整合社会资源,在现有的区域面积内精耕细作。2008年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免费改善危旧房,原本是一件大好事,可因为各自利益问题,引发了三户居民间的“改厕风波”,社区干部上门调解30多次无果,最后通过干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市民的共同参与,棘手的矛盾竟然得到圆满解决!

     

        “这让我们意识到,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不同向’的问题,不能靠行政手段,还需要依靠基层民主,以民主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说。

     

        湖滨街道是杭州市的“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社会舆情信息直报点”,2009年结合庭院改善工程建立了“草根质监工站”,此外,还有12345进社区、社区“和事佬”调解组织等。2009年12月,湖滨街道整合这些单项平台,将它作为杭州市首个“民主促民生”社区互动平台,“湖滨晴雨”工作室正式产生。

     

    民情直通促政策惠民

     

        “我们有一套很实用的‘1624晴雨工作法’,这可是湖滨街道的首创。”说起“湖滨晴雨工作室”,徐利民主任如数家珍,街道在“湖滨晴雨”设立民情气象台外,还在下辖的六个社区设立“民情气象站”,并建立民情预报员和民情观察员两支队伍,实行“民情气象一天一报”“民生焦点一周一报”“民生时政一月一报”“民生品质一年一报”的四报机制,一条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绿色通道”便构建起来了。

     

        民情观察员由湖滨地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单位职工、新杭州人、社区居民等人员组成,共55人。他们从寻找街坊、身边的“细枝末节”入手,原汁原味地反映社会民情。

     

        杭州60岁以上老人公交乘车半价,提起这项优惠政策,星级民情观察员孙新宝脸上难掩欣喜:“我的建议能够被党委政府采纳,为老人们的出行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开心,也觉得个人价值体现了。”孙新宝提出的“建立企业退休人员职工大学”“扩大医保零利润药品品种范围”等不少“金点子”也被有关职能部门采纳。

     

        用老百姓最欢迎的办法,来解决老百姓面临的问题。百姓赢得了“话语权”,政府赢得了“纳谏渠”,观察员赢得了“价值感”,不少热心公益人士也有“显山露水”的机会。当地群众们称赞道:“湖滨晴雨工作室不仅是民情的气象台,更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本报特约记者 朱海洋 本报记者 陆 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