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的县级城市、连续9年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连续5年蝉联第一……如此多的“第一”使昆山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样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今,面对转型升级这一新课题,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昆山放慢了一味奔跑的脚步,转身寻求“内生动力”。
11月,记者来到昆山采访调研时发现,近年来有很多“新鲜指标”进入昆山“经济新版图”的统计行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单位GDP能耗……昆山,再一次调整航标,转型升级、深化改革。
1、开放搞活抓手在哪?
——4318家台企缘何“恋”上昆山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抓住机遇,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政府服务,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已吸引台资企业4318家,总投资534亿美元。台湾前100大企业近六成在昆山落户,投资项目100多个。
昆山,一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江南小县城,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走出了一条享誉海内外的“昆山之路”。而提到昆山的经济特色,“外贸重镇”是常用的关键词。但11月,当记者来到昆山采访时发现,这座城市的内涵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改变——
数据显示,昆山外贸依存度正逐年下降,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则呈“猛增”态势。
“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几个关键指标增长都很快,这说明我们转型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告诉记者,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痛苦的,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做好转型升级大文章,首先要做好占昆山经济总量六成左右的台资经济的转型课题。11月28日,第三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在昆山召开,一位参会的台湾企业家如此表示:“在制造业领域,台湾、昆山的合作现在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接下来要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
于是,敢闯敢试、善抓机遇的昆山人,又抓住了一手“好牌”。今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简称昆山试验区),这为进一步深化昆台合作、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平台。“国务院批复赋予昆山试验区七条政策,涉及产业技术交流、研发服务、金融业开放、贸易便利化等方面,企业将受用不尽。”昆山市发改委主任宋德强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开放型经济体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而昆山已有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这里创办了约5000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改革进入深水区,更需吸纳大量的全球生产要素以及引进新的促进改革的外部动力。”国家发改委经济所副所长宋立如是评价。
近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昆山连续五年蝉联榜首。
这一切,只有一个解释:昆山已经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条腿走路”。
2、产业转型 路径在哪?
——从“独大”到“多元”的背后
昆山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近5年来,全市电子信息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喜人,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更是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
在昆山采访,昆山人对记者脱口而出:“沪宁线上堵一堵,世界IT市场抖一抖。”这是对昆山IT产业在全球市场中所占分量的最生动描述。
昆山素有国内“出口第一县”之称,目前,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昆山经济发展主导力量。但昆山的目标当然不仅在制造,而是向“微笑曲线”两端突破,抢占价值链高端——
“200集团”增资1.8亿美元新建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4个工厂;
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捷安特增资近3亿美元,在昆山设立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
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巨头凯捷在花桥国际商务城设立大中华区总部和全球金融后台中心……
在昆山采访,记者深感,昆山已经远远超出了“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时代,每一个项目都在展示转型的实际效果——花桥的金融服务外包、周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锦溪的2.5产业、周庄的文创产业……
在昆山,当地人还高兴地向记者讲述了昆山最近的一件喜事:9月16日,全国第一条跨省轨道交通——上海轨交11号线昆山花桥延伸段正式通车,使昆山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迈入地铁时代,这将进一步强化昆山与上海之间的“同城效应”。
昆山紧靠上海,两地交流频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对昆山来说机遇远远大于挑战。”管爱国认为,昆山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路径,从“农转工”“内转外”到“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都得益于主动融入上海、承接产业溢出。目前,正处在“强转优”发展阶段的昆山,更需依托上海、融入上海。
“目前,昆山在产业结构上,由电子信息产业‘一业独大’向新兴产业、服务经济发展转变;在贸易方式上,由加工贸易‘一贸独大’向多种贸易并存转变。”长期研究昆山发展的南京大学教授张二震认为,在增长模式上,昆山已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集约发展转变,经济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3、深化改革 “利器”在哪?
——演好政府的“新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普遍遇到了管理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和瓶颈。加快改革步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成为让改革释放更大红利的“利器”。管爱国指出:“简政放权不仅是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关键要改变现有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
高平台上要想保持高增长,本身就难度较大。对于昆山来说,这正是“成长的烦恼”。
“服务是昆山的最大优势和制胜法宝。”管爱国说。关键时刻,政府深化自身改革,演好“新角色”———
今年以来,昆山坚持高点定位、高效集成、高质服务“三高联动”,推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
强化政策创新,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新28条政策,以及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政策措施;强化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强化生产要素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用地、融资、供电、劳动用工短缺等突出问题。
今年开始,昆山实行以转型升级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办法,“每个干部的总考分一样,但是考题不一样,从而在考核导向上理清发展思路”。对于昆山开发区,重点考核转型升级的指标;对昆山高新区,侧重科技创新指标;对于花桥,则重点考察现代服务业指标,制造业干得再好也是零分。
“为化解台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昆山和彰化银行合作,成立台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支持在昆中小台资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昆山支行行长李文华说。前不久的“台湾·江苏周”期间,昆山代表团遍访台湾经济、科技、文化、金融、教育各界人士,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合作,努力把昆山打造成台商在祖国大陆的“精神家园”。“宜居、宜业、包容、认同”已成昆台两地的共识。
目前,昆山正在探索自己的行政管理改革,以解决多头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未来,对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县级市可探索赋予地级市的权限和待遇。”宋德强说,这可以有效解决“大人穿小衣服”“小马拉大车”等难题,全面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近30年来,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昆山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才实现了从自费创办的工业小区到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的精彩跨越。”管爱国说,当前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对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难题和瓶颈,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才能有效解决。(本报记者 杨 亮 苏 雁)
链接:
昆山试验区基本情况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包括昆山现有国家级的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昆山综保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旅游度假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峡两岸(昆山)商贸示范区。
国务院批复赋予昆山试验区“七条”政策:(1)引导和鼓励两岸研发机构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2)允许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3)支持昆山试验区内的外资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经营人民币业务;(4)支持台资金融机构在昆山试验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5)支持符合条件的贸易企业适用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措施;(6)放宽台湾原产地商品检验检疫准入;(7)研究对昆山试验区的财税支持政策。(杨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