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按钮就可以管理温室大棚、“生猪自动喂饲系统”让饲养员很轻松、农业科技园使城市乡村无缝对接……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努力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思维应用于农业,走出了一条外向型、效益型的都市现代农业道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福州市以都市农业为载体,寻求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旨在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更多分享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这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要求。”福州市农业局局长吴建成如是说。
简便易行的“傻瓜科技”
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福清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洽种植基地,一排排智能温室大棚格外惹眼。大棚里,靠近门口位置架起了小“天线”,旁边挂着两个铁皮盒子。这是智能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控大棚温湿度、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强度等参数,与手机或电脑联网后,可根据各项参数变化随时进行调节,确保农作物在最佳状态下生长。
这个大棚的“主管”周之英告诉记者,只要随时注意各种指标变化,然后点点按钮,就能及时、准确地操控相关设备。公司办公室主任郑孝云介绍,种植基地广泛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超微雾化喷雾,实现了工厂化种植。目前,公司在福清拥有3个基地,种植蔬菜4000多亩,年产1.8万吨,年产值1亿多元。
“把科技‘种下乡’,就要把深奥难懂的农业技术知识变成简便易行的‘傻瓜科技’,让农民看得明白、用得放心。”吴建成告诉记者,下一步,福州每年将认定20个物联网农业应用市级示范点,以简便易学的方式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让最新的科技成果惠及农村。
山沟里的集约化管理
闽侯县洋里乡的福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空气清新,山坡上种着茶树、桂花,一排排猪舍望去就像现代化厂房。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圈养着9万多头生猪,每年可出栏种猪、猪苗和商品猪近30万头。
“我们这儿是全省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养猪企业。”工作人员介绍,基地仅有40多名饲养员,平均每人负责数千头生猪。养猪本是既脏又累的活,这里的饲养员王光辉却觉得很轻松。他指着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生猪自动喂饲系统”说,平时只要按按开关,饲料加工、输送、喂食都能自动完成。此外,这套系统还能控制生猪体重。通过计算机,饲养员给猪定量配料,让每头猪每天的长膘都在掌控中。
养殖基地内专门建有一排母猪猪舍,分为红、绿、黄三区,分别“住着”怀孕、分娩和待配的母猪。“不同阶段的母猪住不同猪舍,给予不同的‘待遇’,这是基地集约化管理的一部分。”公司统计及计算机化负责人何仲民说。
同时,公司还建起污水处理体系和循环利用体系,大量猪粪、猪尿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猪舍保暖;干粪用于生产有机肥,种植花草树木和蔬菜,从而实现绿色无污染养猪模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得益于人才聚集优势。”吴建成介绍,目前,全市有6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19个专家工作站,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这些科研机构多数直接设在企业,负责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动植物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支撑。
对接城乡的农业综合体
连江县蓼沿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山、水、林、耕地等资源丰富,但由于没有合适的门路,这里的经济发展一直难见起色。如今,正在建设的福建正一新兴农业科技园区,让这个偏僻山乡与都市经济接了轨。
这个科技园位于蓼沿乡首占村,规划面积6000亩,其中首期核心区1000亩。这些土地过去由当地村民种植枇杷、橄榄等,多次转包收效甚微。企业家刘官正却决定投入2亿多元“搞农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都市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刘官正认为,蓼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规划建设的国省公路干线将穿乡而过,有望把蓼沿全面纳入福州半小时生活圈,届时从蓼沿前往福州只需40分钟车程。
“这里的好生态一定会让现代都市人流连忘返。”刘官正介绍,他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新兴农业、旅游观光、文化创意、户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让城市和乡村实现无缝对接。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朱朝枝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新科技、新观念、新事物在农村生根发芽,带动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