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宁波象山县鹤浦港,一个长14米,宽11米,高4.5米的漂浮式双体船式平台下水实验。这意味着,宁波人距离利用海洋能量“白天发电,晚上造淡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项目的研发单位,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立足宁波,为宁波全方位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说。自12年前建校以来,学校就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逐步构建了政治、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
“蓝色科研”助力海洋经济
宁波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无疑将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2012年,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陈俊华牵头,联合宁海县海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申报了国家海洋行业公益性重大专项资金项目——基于海洋能的深水抗浪智能网箱养殖系统研制。这个项目是针对现有海水网箱养殖迅速发展,引起水质恶化、环境污染、鱼类品质下降等问题,试图通过开发海洋能发电系统、设计网箱抗浪沉降机构和锚系结构、无线远程监控操作等,建立深海规模化、健康、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技术体系。
“海洋是资源宝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金伟良说,学校先后与浙江大学、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等机构共建5个涉海研究中心,成立了3个宁波市级涉海重点实验室,并由国家科技部授权成立涉海国际合作基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蓝色科研”,为学校更好地服务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实力和基础。
“特色实践”助力人才培养
近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余梦玲设计的“红到high”跳绳器和周琳霞设计的“可承托插座”同时斩获2013年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这也是该校工业设计专业第3次夺得该项大奖。
“经过探索,我们逐步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金伟良介绍说。
学校自2007年开始全面推进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课程、专业和产业3个维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校还投入1.66亿元建设实验室。
“实践教学体系”催生出了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实践成果。2012年,该校入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达到了8项;今年4月,该校土木工程建筑专业10名学生的设计,战胜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支参赛团队,夺得了2012AIM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该设计方案还被舟山市嵊泗县采纳用来开发“美丽海岛”。
“企业精英”助力区域提升
作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宁波企业家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2010年9月,“宁波经理学院”成立一周年,上百名宁波企业家聆听了一场题为“后金融危机下企业突围之路”的精彩讲座,它的主讲人,是经济学家郎咸平。
这样的学习提升机会,得益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积极为宁波社会发展培养紧缺人才的举措。
在办好全日制本科教学的同时,该校开办了高级企业家培训班,助力宁波企业家的素质提升。2006-2010年间,共举办14期总裁研修班,培训企业家约1300名。
2009年9月11日,学校正式成立宁波经理学院,这是浙江省第一家市校共建、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的学院。自成立以来,举办了高档纺织业服装总裁班、建筑业企业总裁班等多项培训,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500余名。
学校还借助总裁班资源,推出“总裁班企业”专场招聘会,组织优质企业前来设摊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