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12月8日电(记者许晓青、梁赛玉)以“中国梦的世界对话”为主题的中国梦国际研讨会8日在上海落下帷幕。与会海内外专家瞩望这一中外对话今后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持续进行,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梦,让中国梦融入世界”的美好愿景。
为期两天的中国梦国际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上海社科院承办。来自中、美、英、法、德、俄、印、日等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世界繁荣、中国梦与和平发展等三个共同关切的论题举行了多轮圆桌会议。
在有关中国梦与世界繁荣的研讨中,多位专家认为,中国梦既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梦”,是一种“美美与共”的关系。扩大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推动中外对话,有利于中国梦融入世界繁荣与发展的进程。
在有关中国梦与和平发展的研讨中,中外学者提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存在很多共通点,中国梦的内涵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其目标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一致。在中国梦逐步实现的过程中,有望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多赢”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上还能听到众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印尼、埃及、墨西哥等国的专家代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认为,“中国梦”概念的提出,为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思考本国发展目标和梦想,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
本版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中国梦:从历史看未来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到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着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共同命运。而在这一全球化的时代,这一梦想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关乎国际社会的现象,它的实现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改变中国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这也是中国梦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事实上,这一部分是中国梦中最大胆的一部分。
中国的不断崛起将大大影响国际版图,这可能是自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当今时代的最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相信我们的现行世界体系可以得以持续,它可能发生难以计量的变化。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变化可能难以避免,然而,当下关于世界体系未来发展的讨论,即全球政治及其构成要素包括民族国家,都被缩小到对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制的讨论,这无疑是迷失于细节,无法顾及大局和看清左右成败的大问题。这折射出对超越当前世界体系认知能力的不足,对根本性变化预见能力的不足,以及对巨大范式转变接受能力的欠缺。思考中国梦需要这样的思维。当世界不再由世界15%人口所构成的西方来主导和代表,而是被85%世界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取代,中国成为最重要的代表,我们需要大大丰富想象力来预见这样一个世界。
中国对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自信,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自己的转型。中国的成功赋予了整个国家和领导者强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信任感;中国的成功也让他们对改变的重要性和意义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第二个理由包括的方面更广,那就是全球范围内的转型。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世界的中心正在从只有少数人口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多数人口居住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很多国家正在经历现代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尤其是中国,中国正在成为他们发展的催化剂。从非洲到拉丁美洲,从东南亚到中亚,中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在决定时代趋势的过程中起到了战略性的关键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转型的引擎,同时,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楷模。发展中国家将会处于新的国际秩序的核心,新的秩序必然会取代旧的秩序。
因此,中国梦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中国梦关系到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世界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促进世界的转型。历史似乎看起来也是站在中国这一边的:中国支持改变,改变也支持中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 马丁·雅克)
中国梦的世界历史意义
纵观历史,没有一种梦想,比几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接力奋斗更加壮丽辉煌;环视全球,没有一种力量,比十几亿中国人的美好期待汇聚成的中国梦更能惊天动地。
习近平同志今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中国的发展不会走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掠夺他国资源的老路,而是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努力,通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通过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来壮大自己;中国强大之后也不会称王称霸,横行世界。中国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构建超越旧的国际政治逻辑的新型大国关系,致力于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永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致力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同时,实现了民族复兴的中国,也必将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
中国梦是造福世界之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在继承中华文明优秀遗产的基础之上,走的是一条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始终强调,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在相互借鉴中推动各国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使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国家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路,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梦是推动人类进步之梦。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更好地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过程;而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为实现人类共同的伟大梦想提供强大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王伟光)
我们的中国梦世界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当代精神软实力的新构建。
中国梦倡导一种精神追求,致力于构建中国的当代精神软实力。如何理解这种新构建呢?中国梦为我们展现了新的精神空间。
其一,中国梦展示了一种新的预期。每个中国人都在思考未来,而未来总有其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中国梦指明了未来几十年的方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这种预判使人们对未来的中国有了更准确更清晰的预期。
其二,中国梦推动着一种新的共识产生。今天中国的社会构成、生存方式、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如何在多样中形成共识、多元中形成主导、多变中形成方向,是无法回避的挑战。中国梦提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大公约数,穿越了城乡、工农、收入高低、东西部等各种事实上的差别,使共同理想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准则,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量。
其三,中国梦呼唤着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观形成。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和财富积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精神充实、心灵美好和文化提升,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变得日益紧迫。中国梦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外部世界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形成新鲜而丰厚的精神资源。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而凝聚产生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强调中国与世界的新融合。
中国曾经试图在封闭条件下完成现代化,但实践改变了这种设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自己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发展看成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这个方向,至今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梦与世界是相通的;反过来,世界也应当尊重和理解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践将在一个最大的人群共同体里完成全面的现代化。在中国的大地上结束贫困,消除愚昧,实现经济强盛、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平衡和有效治理。
中国梦的实践会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各国政治的互动,增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正能量。中国梦只会加强而不是削弱世界的包容性,只会加大而不是降低世界的融合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潘世伟)
中国梦与和平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特别是提到了中国要努力应对新的挑战。简而言之,中国决心花大力气解决以下4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社会公平。比如,平等对待进城农民工,改革户籍制度。第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决定价格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三,社会改革。解放农村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增长以及逐步放开“单独”家庭的二胎政策。第四,政治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循序渐进,坚决不走西式道路,并进行局部改革。
中国清楚自己面临的挑战。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完成了两件大事。第一,中国与美国达成共识,要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其内涵包括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第二,中国也认识到必须说服国际社会,世界需要中国的崛起。因此中国应当致力于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创造一个共同利益圈。
东亚地区目前最复杂的问题就是中国和日本关于钓鱼岛的争端,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产物。首先,围绕该争端的历史问题十分复杂,这也是为何日本安倍内阁多次发表关于二战的修正主义政策的原因。不过这种做法无助于解决问题。其次,尽管美国与日本有共同防卫条例,但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不利于其解决中日争端。对双方来说,有必要尽快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以防止互不信任,特别是防止军事误会的发生。最后,国际社会的努力,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共同努力,还有东盟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努力,需要各方积极参与。这不仅是对实现中国梦的贡献,而且世界也可以在中国梦的实现中获益。(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副主席 尤素夫·瓦南迪 )
中国梦的理论框架和内涵
国内外不乏对中国梦的多种解读,但一致认可的是,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进行解析的重要性。
从分类学的角度讲,我希望从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历史层面、全球层面以及对立视角5方面来描述和分析中国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可从以下7个角度来理解。强大的中国:经济、政治、科学、军事;稳定的中国:无动乱,社会信心足;富裕的中国:人民生活殷实;和谐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和睦;文明的中国:公平正义,文化丰富,道德高尚;美丽的中国:环境美好,低污染,现代化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创新的中国:科学领先,艺术辉煌,创新型产品。
以人民个人幸福为重心,打破集体大于个人的传统观念,这就是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可以将“个人层面的中国梦”详细解析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个方面。
“历史层面的中国梦”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既有高度的文化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成就,又有远大抱负和深切期望,既经受过波折与苦难,又迎来了挑战与成功;二是中国近期的政治理论发展脉络。虽然中国文明在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中几乎一直雄踞人类文明的高峰,但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中国人民饱尝了各种苦难。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稳定、主权独立的中国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目标。
“全球层面的中国梦”可解析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梦如何造福世界;二是世界为何担心中国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梦的实现将给世界带来切实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些国外人士担心,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会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和扩张性。减轻这种疑虑的一个方法是,中国要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纯粹是为了本国利益,绝不追求霸权。
“对立视角的中国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注中国梦不同侧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中国梦可能蕴含其中的几组本质矛盾,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经济发展与社会失衡;国家与个人;国家与世界;长远与短期。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矛盾。但是时刻注意并直面这些矛盾可以使中国梦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出发。需要注意的是,我的目的并非解决这些具体矛盾,而是提出认识中国梦的多种思维方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变革性的蓝图,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多少年后,历史学家回望历史,很可能会把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评价为“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库恩基金会主席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世界大同的中国梦
21世纪,中国的“世界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它概括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并不是乌托邦,更不是可望而不可即。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互利共赢”的主张,反映在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上,世界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更加平等、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促进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根本改变过去两个世纪的大趋异趋势,使世界走向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共同进步。
第二,政治上,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和睦相处,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提高南方国家在世界与区域事务中的发言权和投票权,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北方国家垄断世界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使世界事务能够共同承担、共同协商、共同治理。
第三,安全上,世界各国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尊重独立处理安全事务的自主能力,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武力干预或威胁,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北方国家主导的霸权稳定,促进世界多种形式的多边安全、合作安全、集体安全,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地区性传统不安全和非传统不安全挑战,维护世界和平。
第四,文化上,世界各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和保护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民族化,倡导世界各国文化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打破长期以来北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媒体霸权,使世界各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生态上,世界各国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气候变化危机,构建“天人合一”的世界,共同走绿色发展道路,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同建设绿色世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推动人类走向世界大同。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和合型的世界大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构建和合型的国际秩序,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中国梦和中国治理
我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提出了以下6大主要方面,这也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对经济发展利益进行更加公平的分配;第二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第三是要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和效率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第四是加强政府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第五是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涉;第六是维护国内社会稳定。
但是,实现上述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中国必须应对如下挑战:
第一,人口结构的转型。中国在今后20年间会发生人口结构的极大逆转。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就人均水平而言还不是富裕国家。中国将是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老龄化后,还没有达到人均富裕水平的国家。
第二,资源短缺。在我看来,中国面临的最大资源短缺就是可用水。如果从国际对比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各种物理资源和自然资源,除了煤炭外,基本上都属于人均匮乏的。这种资源匮乏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挑战,也让中国实现经济梦想时面临困难。
第三,中国正在进行信息技术革命,这一革命带来了飞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有着无法回避的未知性。
第四,中国是历史上唯一同时进行着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国家,同时还经历着全球化、非国有行业的增长和信息革命,所有这些巨大变化都在中国同步发生。由此出现的社会紧张、社会压力无所不在。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对于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
中国面临的最后一项重大挑战是,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看法不一。社会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以及中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现代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政治体系非常有能力,而且非常注重功用和实效,并且在过去成功应对了很多重大挑战。我提出中国面临的前述各项挑战,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为了表达以下的观点:实现中国梦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
我认为,中国未来治理所面临的任务非常广泛,也没有办法来进行精确预测。(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李侃如)
(本报记者 曹继军、颜维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