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不独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

    ——廊坊师范学院扎实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纪实

    韩 寒 耿建扩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5日   06 版)

        “师范教育已经诞生了三百多年。然而,与任教学科的本专业素养相比,教育性专业素养长期受到忽视。上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形成世界性潮流,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教育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廊坊师范学院副院长李士杰接着说:“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专业化问题的解决日益迫切,对师范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年前,廊坊师范学院就开始着手一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全方位改革。

     

    “新四门”替代“老三门”:从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入手

     

        传统的教育类课程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俗称“老三门”,该类课程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兼顾教育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巩固从教思想三大任务,是教育性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因素。

     

        “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化,教育类课程改革首当其冲。当然,不能盲目地改,先要弄清师生对课程的看法和改善思路。”李士杰思路清晰。

     

        2010年,经过三轮次对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学院得出结论——“教育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一是课程本身缺乏精深度,陈旧冗长;二是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分离;三是课程之间缺乏系统化构建,效能低下;四是教育类课程老师与校外中小学及其老师沟通不足,理论与实际缺乏对接。经多方研究,学校出台并启动《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方案》。

     

        第一件事,是对旧有课程体系做合理化调整,剔除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之间互相重复和冗余的内容,让每门课程各负其责,而又是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

     

        “以双导师制为例,以前教育学的一些内容,教学法也讲授,不仅重复多余,而且这些课程理论与实践兼顾又做不好。现在我们实行双导师,备课和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融汇贯通。”心理系主任白世国教授说道。

     

        课改的另一大特色是建立了“教师教育综合课”,这门新课程将“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法规”“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教育技术”等前沿选修课题打包成一个大必修课,课时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两倍。

     

        “三基础一综合”的“新四门”必修课体系正替代“老三门”,逐步显现效果。

     

    扎实推行“双导”制:真正实现“三习递进”

     

        教育类课程与教育实践脱节是师生反映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基础性学科开在大一大二,学生的教育实习一般在大四。教育理论到要用的时候几乎完全忘记了。”物理学院教学法教授唐永光说。

     

        为了解决学生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院打破以往八周小实习制的藩篱,构建了在“双师指导”下的观摩见习、实验练习、顶岗实习“三习”递进体系。

     

        “我们的方法是聘请校外中小学老师,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一道,对学生实现联合培养。”李士杰在阐释改革方案的设计时说。

     

        为了保证校外导师到位,2009年,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包括260名校内外教师组成的导师库。

     

        目前,2010级~2013级,共有4812名师范生参加教师教育改革和合作教学小组,校外导师的上岗人数也由2010级的75人增加到现在的210多人。

     

    “首岗胜任”:打造国内首个“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中心”

     

        培养“专业形成”并“首岗胜任”的学生,是学院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

     

        通过中央财政和学校的经费配套,学校建成了国内首个“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师范类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实验平台。在集控中心可以看到,30间学科训练室每一间都有一组学生在练习试讲,约十平方米的空间内黑板、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齐全,其中1名学生在黑板前讲课,其余4~5名评课并轮流试讲。

     

        学生讲课能力的提高通过全国竞赛的获奖数量得到了证明。2011—2013年,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派出物理和生物两个专业共30名同学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项,教师获优秀指导奖13项,获团队奖3项。

     

        学院为自身的教师教育改革总结了七个“对接”——高校与社会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知识与能力对接、指导与学习对接、教学与研究对接、培养与应用对接,上学与就业对接。(本报记者 韩 寒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