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11位获得“中国侨界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的侨界精英一一走上领奖台,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的事迹通过各类媒体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绩;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身上流淌着一样的热血,心里燃烧着一样的爱国情感。他们自强不息,砥砺奋斗,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与实现民族、国家的梦想紧紧相连,用心用行动共筑中国梦,展现了当代侨界群众的时代精神和耀眼风采。他们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
智力报国,领跑科技前沿
在11位中国侨界杰出人物中,有5位院士。他们怀揣一颗科学报国的赤子之心,在自己钟爱和擅长的科学领域投入毕生精力,成就卓著,领跑所在领域的科技前沿。
中科院院士、日本归侨万立骏就是其中之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出国是为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1996年3月,他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后,寻找回国发展的机遇。199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为他搭起了一座圆梦的桥梁。
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后,万立骏的研究小组很快投入到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研究。他设计、制备和研究了多种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的纳米电极材料,探索了电化学和纳米交叉研究新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杰出青年”基金支持,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百人计划”优秀入选者等荣誉。
中科院院士吴新涛,1939年出生在闽南侨乡石狮的一个归侨乡贤家庭,从小受到爱国重教的家风熏陶。“在我国科学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的背景下,唯有走出国门才能拓展学术视野。”为了提高科研能力,已过不惑之年的吴新涛于1983年和1984年两次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学习。
1985年回国后,吴新涛努力开创具有自主特色的原子簇研究。多年来,他在过渡金属含硫原子簇化学、稀土-氨基酸簇化学及超分子无机组装化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系统研究成果,被学术界誉为含硫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领域的国际带头学者。
年近90的梁思礼院士,曾留美八年,顽强自立攻科学,是我国导弹、火箭控制系统领域创始人之一,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之中。他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为我国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赤子情深,为国屡建新功
“根在中国,事业也应当在中国。”正是这句话,让多少侨胞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与祖国发展共命运,同进步。这是“侨”对故土深深的挚爱与眷恋,是叶对根的情义。
德国归侨葛均波,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旅居德国9年,葛均波觉得,无论在心血管学术领域做得多好,都好像是寄居在别人的家里。故土难忘,1999年4月,葛均波毅然放弃国外良好的研究与生活环境,举家回国。
归国之后,葛均波凭借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成为了打开无数患者生命通道的救“心”人。他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对“心肌桥”的突破性发现,震惊医学界。如今,年仅51岁的葛均波,被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归侨李稻葵,学术精湛,曾兼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等。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为祖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他还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坚持在教学第一线。2010年还被全校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镜堂是美国侨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多个知名建筑就是他主持设计的。他长期致力于建筑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获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80多项。他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带出了一支传奇的“华南理工梦之队”。
不忘国恩,真情回馈桑梓
“我是越南归侨,弟弟是侨眷,在我两岁时,一家十多口人,无依无靠,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回到祖国,祖国帮我们安了家。爸爸告诉我们要感恩,我们也愿意为乡亲们做一些事情。”“南网兄弟”黄春强、黄春宁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14年来,不管条件多么艰难,兄弟俩始终坚守在南方电网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华侨林场供电营业站,为2026户、1万多名越南归侨、侨眷供电护电。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寨、早出晚归,抄表、收费、抢修,视安全责任重如泰山,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居民用电“零投诉”。
在“中国侨界杰出人物”颁奖现场,一位拥有孩子般灿烂笑容的女士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就是浙江温州鹿城区七都“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理事长、美国侨眷周祥薇。
“我们七都小岛地少人多,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国打拼事业,把孩子留给家里老人抚养。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很多孩子成了‘问题孩子’。”周祥薇说,为了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解除海外侨胞后顾之忧,也为了回报早年社会对她的帮助,她决定创办一个留守孩子的心灵家园,助他们成长成才。6年多的坚持,周祥薇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她说:“看着孩子们学业好了,活泼开朗了,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同样登上领奖台的印尼归侨郑文泰,20多年坚持走一条“绿色报国”之路。“海南岛的绿色生态是无价之宝,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宝贵财富。”他用一生打造的海南兴隆热带花园,以环境为主业,恢复、保护原生态,让其最接近自然面貌,成为我国实验“绿色崛起”的示范园区。郑文泰说:“我要以呈现自然之美的方式,提醒大家爱护、珍惜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本报记者 龚 亮 靳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