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一场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闻大厦热闹地举行——由北京演艺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打造的我国首部5D音乐剧《公主的盛宴》将于12月21日起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40场。而前不久,北京演艺集团等联合引进百老汇团队出品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大梦神猴》也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首演,受到欢迎。
这些剧目、这些合作只是北京演艺集团不断探索走市场化道路的剪影。对康伟而言,文化改革发展的道路,虽然难走,但他一直在路上。
康伟的经历很丰富,他从过军,在高校、市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工作过,在国外留学进修过,也曾长期从事资产管理、投融资工作。入主京演集团之前,康伟在国资系统工作,全程参与了北京市首批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他负责鸟巢、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和射箭等5大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工期、安全、施工质量和赛后运营事宜。因为成绩突出,他荣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和奥运工程建设特等功。
2009年5月,北京演艺集团正式挂牌,旗下有中国杂技团、中国木偶剧院、北京儿艺等9家单位,康伟受命执掌集团。文化要走企业的道路,将事业观念转变为企业理念,康伟注定成为改革者。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集团刚组建时,发展几乎无先例可循,前期基本无办公条件、无人员配置,很多人对改革思想认识不统一,甚至抵触。当时,有人劝他说,挂个牌就行了,搞个翻牌公司,不用动真格。对此,康伟在大会小会上,经常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某地毯厂转企改制时因错过改革时机而倒闭的例子。作为国资系统出身的干部,康伟体会最深刻的是,文化企业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资产体量不大、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
面对重重困难,康伟选择了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改革促进发展入手。他提出以“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为基础的经营责任考核体系和以“出精品、出票房、出市场占有率”为核心的经营目标体系。2012年集团资产总额从组建时的4.3亿增加到20亿,演出场次增加近2000场,北京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集团先后推出鸟巢版歌剧《图兰朵》、“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等文化演出精品。中国杂技团创作的《圣斗地圈》和《俏花旦空竹》双双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奖”。集团坚持主业突出、多业并举。2010年国庆期间,集团引进并主办世界超级联盟方程式汽车大奖赛,观众累计达3万人次,并创造场馆奥运后单日接待人数纪录。2011年,集团参与主办国际马联马术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区总决赛,成为国内最专业、规模最大的马术赛事。同时,集团成为国家体育馆唯一产权单位,截至目前,该场馆已承担80多项高端项目,超过该馆奥运会后三年内所办活动的总和。
在康伟的改革决心和信心面前,在集团上下共同努力之下,集团成绩显著。成立以来,集团先后三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中国演艺机构十强”“中国演艺集团三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3年,北京演艺集团作为唯一演艺类文化企业成功入选“亚洲品牌500强”。
面对当初的质疑,康伟说,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文化行业深化改革发展势不可挡,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面对今后的发展,康伟说,改革的大环境并不成熟,但他不会放弃。未来文化行业改革发展,一定是资本和创意融合发展,最需要“懂文化的企业家”和“懂市场的艺术家”。未来文化行业在守住阵地的同时,还亟需在培育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方面下功夫。
“改革,能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绩是改革结果的最好印证,这是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即使再难,我也不会停步。”康伟的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坚毅。(本报记者 陈 晨)
(康伟,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大力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在他的带领下,组建仅4年多的北京演艺集团已3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2年,他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当选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