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这一伟大思想,在我国很早就被提出来了。《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种思想为后世众多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清代康有为认为:“盖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所能私有之。”也就是说,作为统治者,是公正无私,还是一切“以我为中心”,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民心的向背。所以,圣贤哲人们对“公正无私”精神向来都推崇备至。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秉公道,弃杂念,去私心,做到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这是从政为官者必备的素质。事实也是如此,凡事出以公心,矛盾纠纷就少;凡事出以私心,麻烦问题就多。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对于为官者的做派自有公允的评判,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榆次老县衙有一副对联:“大其牖,无光入;公其心,万善来。”意思是说窗户开得大,阳光就享受得多;凡事秉持公心,各种善念善举就会出来。而私利则能使人丧失原则,丧失立场,“利令智昏”。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之所以作风败坏、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甚至到了欲壑难填的地步,根子就是一个“私”字。很显然,私与公势不两立,凡为官行私者必不公。因此,秉公要求“守正”与“去私”。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担当。共产党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也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如果心存私心私情私利私名,用公权为自己办私事,想问题办事情就一定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甚至为自己打小算盘、安排退路,而这样的干部是不可能有勇气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在是非面前坚守立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的。相反,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干部如果对党的事业怀有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利益看得比天还要高,真正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就会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为,就会充满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智慧,就能大有作为。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毛泽东讲,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中国人自己做主。他从不考虑自己的私利,他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邓小平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敢于做出果断决策,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业。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也只有常怀天下为公之心,时刻装着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抛弃私心杂念,把欲望关进自律的笼子,才能无畏、从容,才能大胆改革,才能不出事、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