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

    电子政务:共享难,利用率低,怎么办?

    作者:罗 旭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4日 05版)
    市民在浏览手机版“中国南京”政府门户网站。CFP

        “在联合国的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中国的排名在2007年以前是上升的,2007年后则不断下降。”日前,在国家行政学院组织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的介绍让人吃惊。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际上在不断拉大。”与会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忧虑。“电子政务绝不仅仅是网上办公,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亟须正视解决”。

     

    谁来打通信息壁垒

     

        不久前,先有北漂小伙儿为办护照奔波数千公里,返乡6次,引起各方关注;后有四川一青年办身份证跑22次未果,引发网络热议。

     

        “这些事件都暴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数字化时代下,如何用信息手段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好准备。”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指出。

     

        近年来,以1999年的“政府上网年”为起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核心业务系统网络化建设为重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随着电子政务进入资源整合和深化应用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协作不畅的矛盾日益凸显。

     

        “目前中央各部门自上而下的纵向专网——‘条’,与地方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块’,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结合机制,形成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纵强横弱、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资源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信息孤岛’引发的公共服务不力事件频频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的话引发与会者的共鸣,“各地各部门库存实体信息数据其实不少,但是彼此之间互不联通,数据庞杂无序,这是制约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其实,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无疑是一条便捷的解决路径。“但在我国,这条路还得缓行。”周宏仁坦言。当前中国在信息通信方面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很大程度上都还依赖于进口。

     

        更严峻的是,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光有数据库的建设已远远不够。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到目前的智能化,在过去一二十年里,西方国家电子政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看看我们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实现业务智能。”周宏仁说。

     

    如何保证信息安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金融、电信、能源等领域频频响起去“IOE”的呼声。“IOE”,是指3家国际信息技术巨头,即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服务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数据库应用软件及相关服务提供商——甲骨文公司(Oracle),信息存储的硬件及服务提供商——易安信(EMC)。去“IOE”,可理解为对一些核心领域要求其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做到自主可控,以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说到今年的斯诺登事件,它对美国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谢毅平表示,“在这样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电子政务数据的安全,是我们所有搞电子政务的人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信息系统使用国产软硬件的比例很低。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其风险正在不断地积累和渗透。与此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制于国际信息技术巨头的垄断高价,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集约化、低成本发展。谢毅平还指出,像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必须成为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汪玉凯说,“当前只有从电子政务业务需求和建设重点入手,及早实现高端数据库、芯片、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自给,方能促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步入一个良性的轨道。”

     

    怎样提高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公众如果真正登录各地各部门的政府门户网站,会发现很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博士丁艺说,“大家一般是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所需要的政府服务,而政府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面向公众的服务窗口。”

     

        “重建设、轻应用,一直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突出问题。”汪玉凯说,“我们构建很多系统,但是网络利用率只有5%,部分都在闲置,比美国的35%低了不少。”

     

        当然,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尝试新的电子政务模式,比如开通政务微博,提供交通状况查询、大气污染监测等政务手机应用。“但政府服务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开放模式,也缺乏品牌效应。”丁艺指出,更让人挠头的是,现在政务应用面对的竞争者,已经不再只是同级政府或是专业部门,而是大量的商业应用。“当你的政务应用推到苹果或安卓的应用商场里,有可能马上会被淹没。即使没被淹没,像交通状况查询,百度和高德明显做得更好,也赢得了更多用户。”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顾大伟提出,“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之一,应该是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我国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分工还会长期存在,但是电子政务在网络上是可以实现一个虚拟的统一面向公众的窗口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导专家组组长高新民说,“新加坡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来‘物理上多个部门,逻辑上一个政府’。这个理念,我们应该借鉴,并运用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

     

        “信息时代,我们的处境是不进则退。”周宏仁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尽快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尽快从单纯的技术应用和事务处理,转向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创新为目标的发展新阶段。”(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