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日电(记者胡其峰 通讯员孙爻)记者1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学家主持的“作物孢囊线虫病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示范应用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研究成果在我国小麦、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植保所植物线虫科研团队的首席专家彭德良介绍,小麦孢囊线虫病导致须根增多,影响植株对水肥的吸收。一般病田能减产20%~40%,严重者甚至绝收。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一旦暴发成灾,可使我国小麦生产面临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彭德良率领的科研团队2009年底启动这一项目后,联合国相关单位,紧密围绕小麦、大豆等重要作物,开展了孢囊线虫分布、危害和成灾规律研究,摸清了小麦孢囊线虫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的16个省(市)发生分布规律,研制出小麦孢囊线虫、菲利普孢囊线虫、旱稻孢囊线虫等快速诊断试剂盒6个;针对小麦、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筛选和新研制了化学杀线虫剂4个和生物制剂3个,获得18项国家发明专利,制定发布了3项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