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

    一棵大树轰然倒地

    ——牛汉追思会小记

    作者:邓 凯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2日 06版)

        镜框中的牛汉,眼含笑意,白发苍颜。他身高一米九,大约是诗人中的“珠穆朗玛”了。我想起——当年有人批评他“自高自大”,他说“爹妈让我长了这么高这么大,我只好自高自大了”,心中不禁莞尔一笑。

        11月29日上午9:00,他生前供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举办“牛汉先生追思会”。

        他居然离开人世间整整两个月了。

        镜框中的牛汉和亲人、朋友、同事、晚辈诗人聚集在一起,听大家平静地回忆和他的交往。哀而不伤。

        在书面发言中,诗评家吴思敬说:“在我看来,牛汉是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人品与诗品相统一的诗人,他就是中国诗歌的良心。”1955年5月14日,牛汉因“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捕,比胡风被捕还要早两天。“此时,他尽管丧失了人身自由,却仍然葆有一颗高傲的心灵。被捕后,面对三天不让睡觉的审讯,他把桌子都掀了。当他发现专案人员让他签字的材料是事先准备好的‘加了馅的材料’,他公开声明‘不但这次我不承认,以前的签了字的我都不承认’。牛汉的一生是与苦难相伴的一生。苦难摧残了他的身体,却没能瓦解他的斗志、扭曲他的灵魂。”

        牛汉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著名评论家孙玉石说:“他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差一点儿被枪毙、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因此,牛汉曾说:“我以为我比别人还多了一种感觉器官,这器官就是我的骨头,以及皮肤上心灵上的伤疤……我只能用伤疤的感觉去感觉世界……甚至可以说,没有伤疤和痛苦也就没有我的诗。”

        “牛汉很刚强,又很柔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翻译家屠岸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一次,他受邀去新疆参加笔会,当时他患有抑郁症,妻子不放心,托付一同参加笔会的牛汉照顾他,“他和我住一个房间,一路照顾我,细心极了。”

        外界曾因为牛汉批评过绿原翻译的诗而误传两人交恶。屠岸说,这个传言刚出来时,在一次聚会上,两人交谈甚欢。“有一个细节,牛汉说着说着拿手指头在绿原左边的脸上划了一道,两人相视大笑。这个亲密的动作是两个互不理睬的人能做出来的吗?”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时曾看望过牛汉。那天,谈起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时,牛汉非常激愤。“我怕对他身体不好,就开玩笑地说,您都八十多岁了,别搞得像老愤青一样。他无奈地摇摇头,一会儿又露出纯真的笑容。”

        “他耿介、单纯、真诚,有孩子般的心灵,是骨子里彻头彻尾的诗人。”这是诗人高洪波心中的牛汉。

        诗人西川说,在汉语里,比“亲切”更近一层的是“亲”。和牛汉见面不多,但每一次见面感觉特别“亲”。他永远忘不了牛汉对他的扶持。他还认为,牛汉脑部受过伤,有梦游的症状。但牛汉把噩梦意识变成文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诗人王家新说,在中国诗坛,牛汉无可替代。在朦胧诗遭受普遍非议的时候,是牛汉旗帜鲜明地给予了支持,“他的逝去,我感觉是一棵大树轰然倒地”。

        牛汉曾写下著名的《怀念一棵枫树》。如今,人们像他怀念那棵枫树一样,怀念他。

        学者刘福春和牛汉交往甚密。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著名诗人牛汉,还有著名散文家牛汉和著名编辑家牛汉。他说,牛汉长期主编的《新文学史料》杂志,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而鲜活的记忆。

        汗血马是传说中的奇异而珍贵的马,它的奇异在于“血管与汗腺相通”,它的珍贵在于“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牛汉诗《汗血马》)牛汉对这种“汗血精神”心向往之,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汗血斋”。牛汉去世时,评论家唐晓渡有这样一副挽联:“来自远方归去远方凭汗血驰驱一生恒向远方筑高梦 立呈风骨卧存风骨化钟声长鸣青史每拄风骨思故乡”。

        人总是要死的。牛汉死了,他的死,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不朽。(本报记者 邓 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