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

    江苏大学五年跨越三台阶

    郑晋鸣 韩灵丽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1日   01 版)

        一所普普通通的省属高校,用改革做引擎,5年跨越3个台阶: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4次夺得“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5年里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这就是江苏大学。

     

    让农机专业发光发热

     

        在很多人眼里,农机专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冷门。然而,江苏大学近年来却偏偏相继恢复了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本科专业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方向的本科招生。谈及原因,该校校长袁寿其说:“现代农业必须要以工业化为先导,构建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这其中,江苏大学必须尽责尽力。”

     

        的确,放眼全省甚至全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比江苏大学对农业机械的感情更深厚。上世纪60年代,江苏大学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农机专业,为我国培养了第一届农机本科生,而后,又相继输送出国内第一批农机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但在现今高、尖、精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报考农机专业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数以亿计的农民依旧未跳出传统耕作方式。

     

        江苏大学人忧心忡忡,没有理由坐视不理。“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让农机专业发光发热。”在2013年全国农业工程学术年会上,袁寿其语气坚定。

     

        而恢复农机专业本科招生只是该校改革的一个缩影。组建大农业工程学科群、创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前所未有的新举措件件落地有声。

     

    大学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

     

        对于江苏大学青年教师邹小波来说,这几年可谓喜事连连: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味可视化仪器获得德国专利……曾经遥不可及的科研梦想正一步步实现。邹小波说,这离不开学校高端人才造就工程。2007年,学校对18名中青年拔尖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当时才30岁出头的邹小波作为拔尖人才之一,获得30万元经费资助。“这真是雪中送炭,给我提供了机会。”回忆当初,邹小波感慨地说。

     

        在高端人才造就工程的基础上,去年,学校又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计划每年选拔60名左右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将以往的“访名校、拜名师”提升到“访国际名校、拜国际名师”。

     

        然而,在江苏大学看来,一支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有精良的学术水平,更要有一颗厚德向善的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高校的根本目标是育人,而实现育人目标,不仅要有大楼,有大师,还要有大爱。”该校党委书记范明说。 

     

        为此,江苏大学把“关爱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引导全体教师立德立言、正身正己。

     

    校企联合育英才

     

        3年前的开学典礼上,学校党委书记范明郑重宣布:“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江苏大学今后将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学生。”随后,便按专业成立了8个“卓越工程师培育班”,实施学生与企业双向认同、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青年教师双向进修、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专家双向指导、企业专业实验室和学校实践教育基地双向建设。

     

        3年过去了,第一届卓越生虽还未毕业,校企联合培养的成效却已初显。卓越班学生杨康到上海斯恩卡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实习不到一个月,就已能独立完成10多吨水泵成套设备的拆卸和组装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公司老总聘请其担任镇江、无锡两大地区的产品代理。“学校是‘爹’,给予我理论指导,企业是‘妈’,手把手教我操作。”杨康说道。

     

        尝到校企联合培养甜头的江苏大学,育人思路愈加明晰,从创新学分认定到科研立项、创新创业再到校内“星光杯”、全国“挑战杯”,一套推广到全校所有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金字塔已然构建。目前,学校4次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培育了四支年利润过百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典型。

     

        在范明为即将举行的江苏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准备的报告上,“改革”被单列成章,这在江苏大学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江苏大学的改革脚步稳而有劲。(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