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汉字危机”的提法不妥

    杜永道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30日   09 版)
    由本报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全国汉字输入大赛于今年7月在京启动。截至10月31日,共有3000多人参加了个人赛的比拼,125个团体进行了团体队伍之间的较量。光明网记者 王树平摄

        《光明日报》2013年8月9日《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中说:“许多人不禁感叹:‘汉字的危机来了’!”其实,“汉字危机”的提法是不妥当的。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汉字的命运跟汉语的命运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学习汉语汉字的人逐渐增多。例如,2013年8月11日《参考消息》的《美国使用汉语人数达290万》一文中说:“2011年,在美国使用汉语的人有近290万,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近360%。”这同时也表明,30多年来,在美国学习、使用汉字的人数同样获得大幅度增长。

        世界上使用汉语汉字人数的增加表明,汉字使用状况正在走向兴盛,而不是走向衰微,更不是处于使用人数剧减的“危机”状态。

        而且,汉字使用的这种“盛况”,是空前的。从趋势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今后将更加兴盛。所谓“汉字危机”的说法,是跟汉字的使用状况不相符的。

        至于提笔忘字的现象,宜历史地看。

        汉字的呈现,从最初的刻写,发展到软笔书写,再发展到硬笔书写,直至今日的键盘输入——打写,实现了汉字书写史上重大的历史性变革。

        打写在各行各业的使用日益普遍,最终必然达到全民化。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因为打写极大地提高了汉字的信息处理效能。

        打写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轻字重词”现象的发生,而且越来越明显。长期电脑打写,导致人们侧重于识别不同汉字,而不专注于汉字内部的细致构造。这是在新时代海量打写中自然产生的现象,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不是青少年的问题,更不是社会不重视汉字书写的问题。

        这种现象有人称为“汉字书写危机”。这是一种长期现象,甚至是从现在开始到久远的将来一直持续的现象。不妨把这种现象称为“轻字”。

        与此同时,人们把话语大量输入电脑时,一般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的,而是按照词来输入的,甚至是按照词组来输入的,比按字输入效率高得多。这种往电脑输入“汉字串”的现象,同样是长期的、久远的。

        日复一日大量反复输入词语的过程加强了人们的词语概念,与此同时,企望正确使用词语的理念不知不觉中渐趋增强。不妨把这种现象称为“重词”。

        “轻字重词”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用字情况的历史性转变。这不是一种倒退现象,而是一种进步现象。

        因为汉字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供人们视读的。在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汉字的呈现和视读,千百年来是沿着更加便捷的道路前进的,这是一个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登高望远,几十年后乃至更远的将来,汉字的呈现和视读,必更加便捷。

        汉字是从象形、表意的胚胎演化而来的,字形中蕴藏着文化,包含了许多理念和艺术元素。

        在信息时代,写对字、写好字的意义更多的不在于汉字的应用方面,而在于汉字文化的传承方面。而汉字文化,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的写字、书法活动,都含有传承中华悠久文化的意义。相信,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呼声中,这类活动在今后的文化活动中,将占据一席之地,并恒久绵延,使得汉字文化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