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记者来信

    文博会该转型了

    张玉玲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30日   01 版)

        编辑部:

     

        “临近年底,各类文博会终于收场和消停了。”一些文化部门和文化企业的人士纷纷向记者反映文博会太多了,热闹之后,文博会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转型升级了。

     

        文博会有多少?恐怕很难统计。虽然国家级的文博会不算多,但各地的文博会就多了,不仅省会城市有,三四线城市也有,比如佛山文博会、淮海经济区(徐州)文博会、德州文博会、连云港文博会。一些地方性的专门文博会更是数不胜数,酒文化博览会、婚庆文化博览会等,名目繁多。

     

        从如此众多的文博会中可以看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希望搭建交流和交易的平台,加强政、产、学、商的联系,促进各地的文化资源交流,传递信息、启发创意、开拓商机,刺激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文化产业要素的流动。

     

        不可否认,一些文博会使当地政府和群众更加了解文化的价值,接受了文化产业这个新生事物。但在文博会的快速“成长”中,也有不少“烦恼”。

     

        一些文博会水平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定位不清楚,内容千篇一律,大多成为小商品的“大卖场”,缺乏文化内容和产业导向。同时,文博会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办,一些文博会成了形象展示的“政绩工程”,忽视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因此,不少文博会虎头蛇尾,开幕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随后就冷冷清清,草草收场,最后靠一个“注水”的“意向签约”金额来自我炫耀。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中,文博会这样的综合平台是需要的。可以肯定的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大大小小的各类文博会将接受观众的评判和市场的检验,尤其是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靠地方政府支撑的“自娱自乐”式文博会很可能消失或“缩水”。只有那些根据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需要及时转型升级,形成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文博会才能生存下来。

     

        纵观中国(上海)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国内比较成功的博览会,以及纽伦堡玩具展、杜塞尔多夫印刷包装展等国外知名展会,无不是在市场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形成了品牌和规模,最终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由此可见,问题不是办不办文博会,是怎样办文博会。用行政力量决定文博会的去留不现实,要通过市场的力量去整合文博会资源。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输快、海量信息多,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相关的行业和产业情况,文博会就更要加强创意策划和组织管理,发挥面对面沟通的优势,让文化企业唱主角。

     

        我们期待,专业化、规模化的文博会脱颖而出,那些被地方政府“断奶”的文博会,应尽早转型升级,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本报记者 张玉玲 

     

        2013年11月29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