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留学“大盘子”需要大智慧

    ——在《留学》杂志创刊之际访出版人孙献涛

    张 蕾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30日   06 版)
    孙献涛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听闻12月5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主办的《留学》杂志将正式创刊。

     

        如今,“中国式留学”俨然成为一项开放竞争的国际化大产业。有机构统计,算上传统的留学咨询、中介代理、语言培训、联合办学,加上周边的出境游学、生活购物、租房买车,以及更加延展、深入的陪读伴读、房产购置、移民定居……全部算下来,这是一个3000亿美元的“大盘子”。

     

        那么,选择在“中国式留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创办这样一本杂志,对于出版方来讲是“生逢其时”还是“盲目乐观”呢?在《留学》杂志创刊之际,记者采访了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

     

    从媒体角度为“中国式留学”树立价值理念

     

        记者:在“中国式留学”成为一项开放竞争的国际化大产业的今天,创办《留学》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

     

        孙献涛:“中国式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超出了全球平均值。一些深感命运坎坷的家长希望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能够在孩子身上实现,于是为留学增加了许多外部压力——这在促进留学的义无反顾的同时,也使留学这件事本身“走了样”。

     

        创办《留学》,首先是为这些留学当事人服务。如果能有这么一本杂志,通过信息发布和深度阅读的方式,让人们尽可能地获得对称的信息,对于留学当事人来说,不失为一大利好。

     

        其次是为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我们知道,留学服务行业至今没有国家层面的标准出台,如何在这个空白领域不失声、不缺位,是媒体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谈到办刊缘起,还要从10年前说起——当时光明日报出版社的领导层就提出了创办这样一本杂志的设想。因此可以说,创办《留学》杂志是光明日报社筹划已久且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

     

        记者:当前,出版业同质竞争激烈,文化市场产品更迭频繁,《留学》凭什么脱颖而出?

     

        孙献涛:首先,综观国内出版市场,虽然有些杂志面临生存发展困境,但在留学这个行业领域仍存在空白区,没有一个真正的媒体人创办的杂志。其次,经过懵懂的草创期、疯狂的扩张期、焦躁的平台期后,留学行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迫切需要有人从媒体角度来树立一个价值理念,呼吁建立一个行业标准。此外,《留学》背后依托的是光明日报的优质品牌和强大资源,而且杂志团队的成员长期在传媒行业打拼,拥有丰富的业界经验。

     

        需要强调的是,纸版《留学》只是一项基础产品。我们希望超越传统媒体的形态,将《留学》打造成一个全媒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接下来我们将与光明网合作,利用其庞大的客户群和技术优势,将更多的内容产品严丝合缝地嵌入到移动互联终端,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公众的阅读兴趣、习惯和爱好,让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自己最需要的留学资讯。

     

    深挖留学增值服务体现大智慧

     

        记者:为什么说留学产业的“黄金十年”刚刚开盘?

     

        孙献涛: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2年左右,国内留学市场可以说是不温不火,只有几万人规模。从2002年开始,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30%的井喷态势增长,直到2007年后才回落至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完成了从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的理性转变。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大陆留学生总数突破了40万人大关,预计2013年这个数字会是45万人。可见,出国留学这种爆发式的产业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出来,并从“土豪”阶段进入“贵族”阶段。

     

        过去,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先出去了再说”,似乎只要出去了就会成为人才,这也滋生了不少靠洋文凭镀金的“海归骗子”。现在,受益于国内外信息的逐步对称,什么样素质的学生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外学校,比较符合人才流动的良性分布规律——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黄金期”的开始。

     

        记者:你一再强调,留学产业是“大盘子需要大智慧”。什么样的智慧才能被称为“大智慧”?

     

        孙献涛:留学咨询、中介代理、语言培训……这些都是狭义的留学产业概念,规模有限,涉及人员不多,因而“盘子”并不是很大。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以往的留学服务概念完全可以被颠覆。比如,你想就留学事宜进行咨询,原来都是中介机构派出有经验的人来提供讲解服务;现在有人已经开始颠覆这种传统模式——我不给你做中介,而是让你成为自己的中介,通过开办DIY培训班,教你如何自己申请心仪的国外大学。

     

        目前国内已有知名留学机构正在尝试通过降低留学生的被退学率增加服务收费的可能性。新东方正在做一项“青年导师”计划——如果你的家庭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那么他们可以从孩子上初中起就全程跟盯,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和努力目标提出改进建议,从而量身打造出一套完全个性化的留学方案。

     

        以上这些对留学增值服务进行深挖从而做大产业蛋糕的做法,就体现出了大智慧。

     

    立场站得稳,客户就会“买账”

     

        记者:你希望《留学》“站稳客观立场,守住媒体底线,专注于发现、记录、警戒、呼吁”。那么,发现什么,记录什么,警戒什么,又呼吁什么?

     

        孙献涛:通过报道行业动态、产业发展趋势,发布行业动态指数和排名,我们关注留学对个人命运、民族、国家的深刻影响,以及留学背后东西方价值观的沟通交流。具体来说,是要——

     

        发现产业发展规律。比如在国内外信息不对称时,我们更多依赖、借助于中介提供的咨询和代理服务;现在则慢慢转向对个性化纵深服务的需求。那么,留学产业到底延伸到什么程度,未来趋势怎样……我们力求得到的,正是对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记录。对于公众关心的留学新闻事件,我们客观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理性分析事态的发展趋势和启示意义——一句话,我们要对事件的新闻价值负责到底。

     

        对负面信息进行监督、警戒。在留学服务产业的国家标准尚未建立时,即使有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进行调节,也难免存在虚假经营和霸王条款等不良现象,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对此,媒体有责任对留学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行舆论监督和宣传警戒。

     

        呼吁人们理性看待留学这件事。在呼吁留学行业尽快建立起国家标准的同时,我们也会站在留学之外看留学,呼吁人们理性、慎重地作出选择。

     

        记者:用几句话向大家推介一下即将面世的《留学》吧。

     

        孙献涛:《留学》一定是件诚意之作。我们的团队拥有新闻理想、创新活力和敬业精神,因此展现的产品一定会是有力量、有价值、有情怀的——从我们发布的每一个信息、撰写的每一篇报道中,您可以看到。我们坚信:只要立场站得稳,客户就会“买账”。(本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