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滨海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呈现出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的发展态势。”江苏省滨海县委书记李逸浩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这个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的革命老区,也是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今天更是以坚定的姿态一路向前,凭借产业转型升级促就的优势,强势崛起。
10月,总投资24亿元的滨海港4个港口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开工。11月,位于滨海沿海工业园内的科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年可实现销售35亿元。政府勇挑担子,企业敢闯路子,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滨海全县动员,今年以来已有建农植保、海阔生物、长海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业绩超常的滨海,是大众一致鼓掌的“洼地崛起”表率。
打造新兴产业,提升转型优势
走进滨海沿海工业园内的南京大学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里对各种水样进行化验检测。该研究院是滨海县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主要致力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为沿海工业园130多家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服务,也为园区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雄厚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滨海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快新特产业发展要求,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作为沿海工业园重点打造的两大特色产业之一。目前,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8.8亿元,占滨海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呈现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滨海县充分认识到重大项目的短板现象,围绕突破重大项目加强招商力量,着力突破园区瓶颈制约,加快培植东部沿海新特产业基地,为建设全面小康提供产业支撑。李逸浩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销售分别增长22.1%和53.3%。我们加快调结构,经济效益持续趋好。”
提升特色产业,升级传统产业
滨海县委、县政府围绕国内泵阀前20强企业,大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项目。目前已成功引进浙江宣达集团、上海雷博泵业、宁波金马密封件、苏州华荣橡胶机械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改变了原先单一的铸造产业。在发展传统阀门、铸件、泵项目的同时,增加阀杆、涡轮、密封件、标准件等配套项目,不断拉长增粗产业链条,努力向高档次、精加工、多品种方向转型,加快形成产业配套、优势互补的泵阀企业集群,使特色产业焕发“青春”,保持勃勃生机。
金昉纺织有限公司是滨海县本土企业,面对纺织行业周期低谷,金昉公司推进快增快转,这只是滨海县纺织行业强势崛起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滨海县围绕做强棉纺、做大服装、发展织造、配套染整,瞄准主导产业中的薄弱环节,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构建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县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龙头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实施技改扩能,加快现有设备改造升级,延长纺织产业链条,逐步向针织、印染、面料、服装方向延伸,以龙头带动产业升级,推动纺织服装传统产业快速扩张。
加快发展是基础,促进转型是导向
在全县上下组织开展进位争先竞赛,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为夺取“洼地崛起”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热烈气氛中,滨海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激情和活力,推动着滨海快速发展和转型。李逸浩告诉记者:“与苏南相比,我们这里还是后发达地区,必须让发展、转型两步并作一步走,加快发展是基础,促进转型是导向。我们的思路是坚持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在发展中推进经济转型,在转型中实现跨越发展。”
滨海县力求落实“弯道超越、跨越发展、洼地崛起”的工作定位,号召全县上下奋力攻克各种险阻难关,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速产业崛起;着力推进开放发展,加速沿海崛起;着力推进融合发展,加速城市崛起;着力推进统筹发展,加速“三农”崛起。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十分重要的一环,赋予了滨海这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碰撞、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携手并进的城市无比生动的活力。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过程中,滨海县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新医药、新材料的转型;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发展的转型;从单一产业发展到产业链模式的转型;从生产基地向产城融合的转型;甚至传统薄弱行业也依靠技改在转型中盘活。滨海,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华丽转身。放眼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李逸浩感受深切:加快发展转型,既是企业的课题,也是行业的课题,更是各级干部的课题。干部的服务理念要转换,服务方式要创新,服务本领要提升。滨海港将是牵动贯通江苏、安徽、河南三省经济带的龙头港口,滨海将是引领这条经济带在长三角和环渤海之间隆起的重要城市。(本报记者 邵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