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为我国唯一的集飞行教学、运输机场、空中管制、机务、航油等于一体的民用航空运行单位,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实现了安全飞行50年。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全球通用航空独立运行机构最长时间安全纪录。
50年,洛阳分院留下了这样的数据:培养飞行员8700余名,我国现役民航飞行员中每4人占其一;共完成教学飞行85.5万小时,起降224万架次,用于教学飞行的机型先后有14种;所属机场起降航班5万架次,运送旅客300多万次。
这样的成绩单背后有着怎样的安全秘密?
把主题刻在心上抓在手中
“三个负责是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三想是工作前想上级的规定和要求,工作中想方法和步骤,工作后想有没有遗漏……”
“三个负责、三想”是“夏北浩检查法”的主要内容,夏北浩曾是我国空军机务战线的一面旗帜,1964年被授予“机械尖兵”荣誉称号。即将退休的洛阳分院机务工程部原党总支书记唐大久跟记者说起“夏北浩检查法”,竟然一字不差。
“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处于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洛阳分院党委书记李秦生说,“作为传统,我们始终坚持把这一主题刻在心上抓在手中”。
洛阳分院院长张立斌说,安全责任在洛阳分院形成了完善的体系,通过思想准备落实到每个人、物资准备落实到每一件事、技术准备落实到每个动作、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个环节,把各项安全法规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和每个人。
“飞飞整整”是业内抓安全的通用法,在洛阳分院早已常态化,最突出的是,在兄弟单位发生问题、上级安全通报时,不只是一般性地传达了解,而是结合本单位实际查找不足,找出解决办法,形成制度性规范,融安全教育和可行性操作探讨于一体,常抓不懈。
用创新武装头脑和手脚
飞行教学堪称刀尖上跳舞,一次误操作,后果都会不堪设想。
“保障飞行教学安全必须严格坚持按章操作,但没有教学创新,墨守成规守不出安全。”张立斌院长说。
法国产TB—20型初教机是洛阳分院最早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机。为了消化该机型的使用技术,洛阳分院设计新训练大纲与方法,把世界先进训练思想和自身多年训练经验相结合,在组织方法上把同科目训练,改为多科目穿插训练。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学生飞行综合素质提升了一个档次。
而新大纲科学合理的课时设置,让一课时落地次数不超过5次,比过去少了一半,既发挥了飞机的性能,又减少了落地次数,延长了飞机寿命。2007年,该机型从洛阳分院退役时,已成就了数千名现役民航飞行员。
作为一名优秀飞行教员,洛阳分院飞行安全训练监察部主任熊良建一直坚持“过程安全”的教学理念,探索全英语教学。随着美国产西锐型飞机和国产新舟飞机成为最新的日常教学用机,为了打通教学瓶颈,他带领大家自己动手翻译说明书和手册,3年来共完成百余万字的翻译。
让梦想永远动力澎湃
置身洛阳分院,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隆隆的飞机发动机声,还有就是安全文化氛围。“固本强基,畅行蓝天”“居安思危”等标语、条幅,在教学楼、航站楼、办公室,几乎随处可见。“我们一直坚持着良好的安全文化传统。”洛阳分院党委副书记郭跃进说。
这样的传承曾经跨越近千公里的空间距离。
1993年,洛阳分院成建制从四川广汉搬迁河南洛阳,时值建院30年的节点。
在时任院长王世翔倡导的无隙的团结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拼搏精神的鼓舞下,洛阳分院渡过各种难关,实现了当年搬迁即运行生产的目标。
“一把手”在一线的传承中,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迹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安全竞赛、演练、讲座、征文、家书活动,让安全文化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此外,洛阳分院还投入2.1亿多元,购置了灯光助航系统等新设施。(本报记者 崔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