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文化中心广场出了件新鲜事——平日里在这里跳舞的大爷大妈们成立了各种社团,并且还建立了党组织。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在文化广场,记者找到“春晓舞蹈队”的“带头大哥”杨洪发。他现今是文化中心社团联合会会长、党总支书记。杨洪发告诉记者,文化中心广场建成后,每天都吸引大批市民到此活动,人一多,问题就来了:各团队活动场地和时间不固定,相互吵架争地盘;活动内容相近的团队争抢队员,造成矛盾;音响互相干扰,也经常引发纠纷……杨老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政府给咱修了这么好的文化广场,在这里不能不讲文明啊!”
文化广场要用好,天津市河西区走了一条管理创新的路——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文化中心广场所在的越秀路街党工委与文化中心区域管理办公室对经常在此活动的群众社团逐一走访、登记,摸清了底数:共有23个社团、149名党员。他们根据社团类型、活动区域、成员构成,成立了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大队,组建了14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区委宣传部部长王芸说:“党组织建在文化社团上,既是通向民心的连心桥,又是打开心锁的一把‘金钥匙’,一切问题因此迎刃而解。”党总支将文化广场活动区域划分为20个网格,分配给各社团定时使用。各群众文化社团也逐步规范了团队名称、统一设计队旗、队服,选举出各自的领头人。
眼下,天津市文化中心广场的社团活动已由过去自发、流动、松散的状态,逐步转变为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社团联合会党总支的引导下,这些社团共同开展了“党心聚民心,合力促文明”活动,党员志愿者带头“亮明身份”,认领了环保护绿、舆情信息、文明督导、健康服务等115个岗位,签订服务承诺,带动1500名社团成员开展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先进文化引领员”“遵德守法示范员”“环境卫生管理员”“社会稳定维护员”的“五大员”活动。广场有一盏路灯不亮了,正在巡逻的文化志愿者马上与市政部门联系修复;一块地砖翘动摔伤了两位游客,他们马上协助更换……这些“草根”艺术团的成员们还以“文化接地气,关爱送上门”为主题,主动承担起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开展了进社区、进楼宇、进工地、进军营、进敬老院;送文化、送服务、送关爱、送健康、送祝福的“五进五送”活动。在老人院,杨洪发率“剪纸花雨社”创作的“连年有余”“福寿满堂”等剪纸作品让老人们爱不释手,盼望他们“常回家看看”;在地铁施工现场,工人们仔细观看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展牌,聆听“越秀好声音”演讲团的成员宣讲如何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越来越多的文化社团凝聚在联合会党组织的周围,让天津文化中心广场成了一个“道德大讲堂”和传播正能量的“红色氧吧”。不久前,“银河合唱团”队长高振友夫妇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深有感触地说,是文化把大家聚拢起来,党组织给了大家伙儿一个“家”。(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