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最牛“兄弟寝”是如何炼成的

    吴 琳 许梅杰 龙海波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07 版)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5舍,有一寝4名同学,个个出类拔萃。3年多下来,他们共获得117项校级以上奖励,分别被保送至北大、中科院、中国科大、大连理工大读研。其中,2人直接读博,1人硕博连读。他们住的203寝室被冠以最牛“兄弟寝”的称号,集体被封为“学霸”。

     

        在大连理工大学,最牛“兄弟寝”并非一支独秀。该校还有4人全部保研的“姐妹寝”、去年曾获“大连市先进班集体”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0902班、在诸多大赛中夺冠的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1002班等等。今天的春色满园,都缘于这里助推他们成长成才的沃土。

     

    兴学习之风,成就传奇的奋斗故事

     

        2010年9月,来自黑龙江的刘睿、河北的李泽宇、辽宁的吴骋、贵州的余永,相识在203寝室,从此踏上了携手并进的同窗之旅。

     

        3年多来,他们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学习劲头。每天不论其他事务多忙,4人保证抽出3个小时到自习室里自习,温习当天的课程;每周全寝室至少进行一次集体自习活动,交流一周来的所学内容;每天早上,寝室都会有一人提前去教室占前排的座位;每次上课,4人会一起坐在前排,认真听课,如果有谁打盹、玩手机,一定有人在旁提醒。

     

        寝室的同学喜欢“卧谈”,203寝室也不例外。但每天熄灯后,他们卧谈的不是“天南海北”,而是当天的学习内容,内容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讨论,有时还会对当今的时政要点发表观点。寝室长吴骋说:“这对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和开拓视野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经过3年的努力,他们中3人次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3人次获得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获得各类专项奖学金。

     

        其实,这样传奇故事里的主角,在大连理工大学常有变换。在数学科学学院,让很多人都竖大拇指的“姐妹寝”就与最牛“兄弟寝”不分伯仲。温晓新、董姜鑫、王佳妮、徐冰相聚9舍609寝,共同成长,3年共获得79项校级以上奖励,4人均被保送研究生。电英0902班在大三学年奖学金评定中,包揽了全部一等奖学金,全班参与科研创新比例高达百分之百,其中2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

     

    兴创新之风,给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吴骋大一时就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机电创新班。他说:“这里是让我实现梦想的地方。”平时就注意观察生活细节的吴骋发现一个现象:插座是最基本的通电装置,但目前插座的插孔全部漏在外壳顶面,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他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将插孔安装在一个凹槽里面,外面再加上一个透明的盖子,这样就能避免安全隐患。在老师的指导下,吴骋发明的内凹式插座诞生,第二年,内凹式插座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是一个创新教育改革的示范区,吸纳校内学有余力、有兴趣的优秀学生组成数学建模、机电、软件、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十多个创新实践班,以强化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设置系列课程。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自大规模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每年都有2000多名三年级大学生参与,受益面达50%左右。

     

    兴争先之风,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

     

        争辩一直贯穿于最牛“兄弟寝”4人的学习过程中。在空气中高速旋转绳子,会听见“嗡嗡”的响声,响声的来源是什么?吴骋和李泽宇有争议,吴骋认为是因为空气的振动,李泽宇认为是绳子的振动。两人就较起真来,分头行动寻找科学的解释来证明自己的结论。“错了也不丢人,在这种争辩中我们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了更多的兴趣。”李泽宇对记者说。

     

        该校电英0902班也是个不服输的班级,全班设立了6个学习小组,分别由6个学习成绩优异、品德优良的同学担任组长,组内定期进行学习互助和思想交流,不让一个同学落后。“姐妹寝”巾帼不让须眉,同样耀眼——3年下来,6人次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4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得专项奖学金,2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人次获得东北三省数模竞赛一等奖。

     

        2005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0多人次,学生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完成科技成果数百项;5次夺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成为东北地区在该项赛事上捧杯次数最多及首度蝉联“优胜杯”的高校。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大赛上,学校的参赛作品“交互式声光显示屏”荣获全国特等奖。

     

        “大工人身上有着强烈的务实、创新、进取、担当意识。大工学子要敢于放大自己的理想,因为,你的理想有多大,你将来的舞台就有多大,学校也将为广大学子提供一片成长成才的沃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申长雨如是说。(本报记者 吴 琳 本报通讯员 许梅杰 龙海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