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单独两孩”,你怎么看

    冯 蕾 李 慧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06 版)
    新华社发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口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各界关注。据了解,中国大概有2000万“单独”家庭,“单独两孩”政策的来临,让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透露,全市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中,有六到七成想生育“二胎”。新生命的诞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新的景象,而对于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中国,新生人口的适度增长也无疑会给未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能否让人口红利持续?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方面提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一方面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两头相加,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在一定阶段内可使“人口红利”的“尾巴”再长一点。

     

        有人口学专家提出,到2013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也就是零增长,之后将是负增长。2013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转折点。

     

        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指出,“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实施“单独两孩”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调整人口结构上的努力和与时俱进。

     

        “国际社会所称的‘人口红利’,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的一定阶段中出现的劳动年龄人口抚养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率相对较低,从而为经济较快发展提供的机遇。”长期致力于人口问题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桂世勋指出,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通常把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加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后再除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率(即总抚养比)低于50%,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的量化标准。

     

        “我们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在2011年后出现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的负增长、2013年后出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的负增长,但要到2030年左右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才会高于50%。”桂世勋认为,如果我国各省、区、市从2014年起逐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那么由此多出生的小孩将在2029年后逐渐进入15岁,在2030年后进入法定劳动年龄16岁,减慢此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减少速度。

     

        桂世勋进一步指出,假设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回升到2.0,并长期保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在2030年后仍将突破50%,在2050年上升到66.4%。可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比不调整完善现行生育政策更有利于2030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却不能使2030年后我国“人口红利期”持续下去。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当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增加,同时新增劳动力在减少。“三中全会一方面提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一方面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两头相加,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可使‘人口红利’的‘尾巴’再长一点。”

     

    能否减缓老龄化步伐?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在1600万人左右,加上放开“单独两孩”后每年新出生的一两百万人口,生育率依然不高。但不能只看眼前,新增人口对缓解老龄化的效果将在20年后开始显现。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诸多的养老问题。

     

        “‘单独二孩’政策调整会使过去积压较久的生育能量在近一两年释放出来,人口生育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两三年后,当积压的能量释放完,人口生育率又将出现下滑。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说:“新增人口对缓解老龄化的效果将在20年后开始显现。”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也指出,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的现象。“单独两孩”放开后,每年新增人口仅为一两百万人,这些新增人口在本世纪中期仅能把我国老龄化率降低1~1.5个百分点,到本世纪末可以把我国老龄化率降低4~5个百分点。但原新也强调,远期老龄化水平的降低也要靠近期的效果累积才能显现。

     

        关于如何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李建民提出,一是二胎审核手续要简便,不要设置门槛;二是要保障相关公共服务需求的供给。

     

    可缓解社保空账危机?

     

        核心提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虽然可以在2030年后多增加一部分在业人口数,从而增加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总量,更有利于相对减缓未来社保个人账户“空账”压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保的“空账危机”,更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如果剔除财政补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减少到14个,但是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达到767亿元。

     

        “长远看缺口到底有多大?目前还难以得出结论。目前全国就业的人多、退休的人少,缴费的多、领养老金的少,加上财政补贴,从全国总量看没有缺口,还有结余,但各地情况差别较大。”苏海南说,“关键问题是,这种结余状态是否可持续?”

     

        据了解,从长远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特别是个人账户“空账”压力,既与数量庞大的已退休人员在过去在业时个人及其用人单位未缴纳(“老人”)或少缴纳(“中人”)养老保险费而形成的“历史隐性债务”有关,也受到未来我国老年人口数迅速增加和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的严重影响。桂世勋预测,我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超过2亿人,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35年将超过4亿人。实施“单独两孩”,虽然可以在2030年后多增加一部分在业人口数,从而增加个人及其用人单位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总量,相对减缓未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压力,但要解决社保的“空账危机”,则需要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

     

        “此次三中全会明确,‘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这都将对缓解未来养老金压力和保证用人单位缴费的可持续性发挥积极作用。”苏海南说。

     

    医院学校等公共资源能承受吗?

     

        核心提示:多出生的小孩将会给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带来一定压力,引起需求高峰时相关设备及专业人员的供不应求。因此,应“搞好城市未来出生人口数的滚动预测”。

     

        最近,就职于北京某外企的张莉云将迎来自己的预产期。由于胎位不正,她需要进行剖腹产手术,然而关键时刻她却犯了难,“妇产医院的床位太紧张了,很可能要在楼道里加床。”张莉云的经历在北京不是个例。

     

        “我们医生接诊的‘最高纪录’,是一天看170个病人。”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严松彪说,医院目前的接诊量每天达到四五千人,而门诊楼的容纳量仅为1000人。随着“单独两孩”的放开,如何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承接能力、如何加大护理人员的供给,都亟待破解。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给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需求。”桂世勋说,多出生的小孩将会增加未来我国对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拉动与少年儿童成长有关的产业发展。当然,也有可能会引起需求高峰时校舍、设备和专任教师的供不应求。

     

        桂世勋建议,应“搞好城市未来出生人口数的滚动预测”,及早预报本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出生高峰期的信息,如预计出生高峰期的时间跨度、年出生数量的增幅等,使其中一部分夫妇适当提前或推迟生育,尽可能错开高峰期。(本报记者 冯 蕾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