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前沿直击 深圳前海人才试验区

    创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孙 锐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7日   15 版)
    香港机场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人才制度的竞争力决定了人才发展活力,人才竞争的根本是人才体制机制的竞争。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与香港、澳门毗邻,地处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政策支撑雄厚,国际交往便利,具有建设国际化人才试验区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

     

        2012年起,前海探索建设人才试验区,打造“国际人才社区”的特别模式,为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展了一种新的尝试,为推动区域人才国际化发展提供一种新范式。

     

    无障碍融入与流动

     

        前海根据其主要吸引的目标人群:国际化高端服务业人才的特征、特点及工作、生活需求,以高端人才乐居乐群、中介服务繁荣发展、人才市场内外联通、制度保障完善公正、生活方式多元相容为指向,建立自治性、服务性和专业化的“国际人才社区”。着力打造人才自由发展、回报切实体现、价值不断提升的国际新兴产业中心城市,吸引国际化人才将前海作为事业和生活中心。

     

        前海的建设方向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塑造多元文化共同体,使前海成为国际上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人才观念相融、交流愉悦、生活便利、轻松自然的深蓝港湾和绿色家园。最终,前海“国际人才社区”会以专业、背景的相似性为导向,形成聚焦产业、开放多元、活跃互动的国际人才群落,实现跨国产业精英的无障碍居住、社区融入与国际流动。

     

    以人才需求为中心

     

        为助力特定产业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前海将工作重心逐步从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向营造法制、人文、服务综合性“软环境”建设转变,努力塑造适合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法制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

     

        利用特区优势,加快人才立法步伐,逐步由单项政策突破向法规整体配套转变,在国际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内,制定出台体现前海人才试验区需求、符合深港合作实际的国际人才管理法规、规章等配套体系。瞄准提供优质化的公共服务,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又具前海特色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由“以政府供给为中心”向“以人才需求为中心”的人才服务模式变革。

     

        为吸引和留住世界各国的高层次人才,前海关注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媒体环境和宗教环境,积极打造多元化,具有国际风格、国际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人才社区,使前海成为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心。

     

    国际化的保障机制

     

        为推动前海真正建成国家级意义上的人才试验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开展突破性的探索,前海人才试验区形成了三大运作保障机制。

     

        首先,形成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等有关方面参加的省部际协调机制,确保前海人才政策机制改革创新能够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其次,探索在非金融类产业项目的审批管理上,建立前海管理局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管理权限的机制,为各类人才创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配套。此外,以前海管理局为法定机构,实行“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国际化”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前海深港合作区法定机构更加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操作运行机制。

     

        深圳前海瞄准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竞争中,塑造人才制度优势和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在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