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是农业大市,全市共有12个县(市、区),6215个行政村,181.4万农户,农村人口占比大,农村发展稳定在全市大局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如何帮助农村发展、解决众多农户的后顾之忧?
“我们和群众走得有多近,群众就和我们有多亲。尤其是现在,更需要我们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感受群众的安危冷暖,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的一席话,给出了答案。
“不深入下去怎知百姓冷暖”
“不深入下去怎知百姓冷暖,不了解问题也就不能解决问题。”对正在实行的“干部直接联系农户制度”,济宁市汶上县寅寺镇后王庄村联村干部何西明深有体会。
济宁市开展的干部联系农户活动,要求干部带着具体任务下去,并且要做到“三知四清五帮”。“三知”即知道家庭成员、知道生活状况、知道生产情况;“四清”即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五帮”即帮助了解惠农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帮助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如今,济宁每一户村民家里都有一张“干群连心卡”,每名机关干部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每级下派办都有一本“干部联户台账”。针对村民白天下地干活或外出务工而家中无人或只有老人儿童留守的情况,联户干部利用每天晚上6点至9点饭前饭后的空闲时间入户走访,做到“你下班我上班,你闲着我忙着,你干着我帮着”。
打破干群之间的“玻璃门”
济宁近几年的民生投入并不少,但一次调查却显示群众满意度较低,原因在哪儿?“根本原因还是群众工作不到位,干群之间隔着一道‘玻璃门’。”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而建立“干部联系农户”长效机制,恰恰是为了打破这道“玻璃门”。
为此,济宁广大机关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几乎每个干部一到位,就成了当地的“服务员”,为村民调解矛盾,跟群众拉家常。据统计,驻村干部已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200余起,化解各类信访问题1400起,排查化解苗头性问题、突发性问题230多起。
打破隔阂,还要帮助农村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机关干部共为村里协调无偿资金3157万元,硬化路面3307公里,改造电路290千米,新打井783眼,新挖沟渠850公里;协调引进工副业项目945个,新上种植养殖项目1100个,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2330万元;组织劳务输出2.6万人,组织免费体检3万人次,为1.4万户困难家庭捐款580万元。
7.3万名干部人人都有联系户
“今天,我来到这里,继续父辈的使命。”济宁市水利局干部侯波今年分到老家微山县两城镇古井村驻村,巧合的是,他的父亲侯礼增37年前也在古井村驻村。他告诉记者:“得知我要到这里包村后,父亲要求我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踏踏实实为民办事。”
现在,“干部驻村”在济宁已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据统计,济宁市县乡三级机关7.3万名干部,联系全部6215个行政村、181.4万农户,做到每人都有联系户、每户都有联系人,实现了干部全员参与、农户全面覆盖。
此外,济宁还出台了《关于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每个农户都有机关干部联系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领导干部重点联系户。对纳入民政部门统计的城乡特困家庭,按照市、县、乡领导干部顺序,逐一落实联系人,确保全市城乡17910个特困家庭都有领导干部联系,其中,农村特困户16188户、城镇特困户1722户。
今年上半年,济宁市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访问成绩,比2012年提高了5.23分,8项指标成绩都有了大幅提高。(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孙爱民 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