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沈春耀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5日   02 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按照我国宪法和近60年的实践,其主要内容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实行职权分工和责任制;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理论指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国家活动的根本原则。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延伸,国家各方面制度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由人民代表大会创制和构建,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都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来推进。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根本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具有根本地位。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人民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组织中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最好实现形式,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领域有机结合的整体演进,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实践永无止境,发展和创新也永无止境,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同样如此。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现代化也愈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把亿万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属性和品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近60年的历史,是一个坚持与发展、加强与改善、巩固与创新的历史。不论是人大组织、立法、监督、决定、任免、选举、代表、会议等自身制度机制,还是在此基础上创制、构建和延伸的国家各方面制度机制,都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展现出巨大的制度优越性。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不断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只有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保持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赋予这一制度以新的内涵和使命,实现与时俱进。

     

        ——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围绕实现国家宏伟的奋斗目标来完善、来加强。

     

        ——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已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人大制度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解决前进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新要求。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多样、交织叠加、复杂敏感。同时,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深层次问题和利益关系调整,统筹协调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运用人大制度,发挥根本政治制度功效,妥善调整利益关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既有人大制度本身发展完善的要求,也有推进各领域改革开放、需要人大制度与之相互适应的任务,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这些都会给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带来新变化、新影响。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二、紧紧围绕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载体。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紧紧围绕坚持“三者有机统一”这一根本要求,实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党的领导制度是否正确,党的执政方式是否正确,关系到什么是党的领导,关系到怎样实现党的领导。没有适当的、健全的制度和方式,党的主张就无法贯彻体现,党的领导就无法顺利实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有效实施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正确途径和制度载体。党的领导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从性质上讲,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团结带领人民为崇高事业不懈奋斗。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作用上讲,就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方面的要求和目标,都需要通过执政途径、在可靠有效的国家制度载体上运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要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和资源实现党的主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扬民主、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实现奋斗目标的最好实现形式。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必须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二)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生命力和创造活力的力量源泉。

     

        民主就其本义而言,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即按照多数人的意志,通过既定程序和方式进行管理。列宁曾经讲过,“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原则和规则。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国体与政体相统一的民主,也就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和运行规则,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显示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和巨大的制度功效。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是充分保障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有效动员和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坚定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奋勇前进;三是切实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保证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推进各项工作;四是有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三)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加强法制建设到提出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论是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还是对于保障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都具有不可替代和至关重要的意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定人们权利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因而,法律同国家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国家政权组织和力量,法律就无从谈起。我国各级人大产生国家各机关,依照宪法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实行依法治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国家制度依托。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要根据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一要保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制定宪法和法律,解释宪法和法律;国务院依法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全社会成员确立行为准则和规则。二要保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得到遵守和执行。三要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权,就重大方针政策、重大项目和法律法规实施进行讨论、作出决议决定。四要保证各级人大依法行使选举权和任免权,通过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实施法律法规、执行决议决定。五要保证国家各机关、各地区、各方面都依法实行合理的职权分工,认真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在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把立法决策同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体现协商民主精神;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将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税收法律;提高法律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监督,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完善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人民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全国260多万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充分了解、掌握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加强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把办理代表议案与立法、监督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把办理代表建议与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活动的参与;认真组织代表履职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

     

        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要重点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方面,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从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方面,从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结合方面,从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相结合方面,从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面,深化对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系统认识和理论阐发,不断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