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18栋别墅群诉说武汉抗战史

    夏 静 何 健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4日   04 版)
    别墅外景 资料照片
    别墅外景 资料照片

        珞珈山南,东湖之北,一片红瓦白砖的小洋楼巧借山势而建,彼此青石相连,这里曾是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故居,武汉大学师生口中的“18栋”。11月21日,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暨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揭幕仪式在“18栋”27号楼前举行,旨在充分利用学校历史资源,追忆革命先贤的历史足迹,增强广大师生的爱校爱党爱国情感,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红色文化育人的独特优势。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向与会嘉宾讲述了周恩来与武汉大学的不解之缘。他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全民族抗战指挥中心,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和长江局的主要领导,偕夫人于1938年来到武汉,寓居珞珈山“18栋”27号。其间,周恩来为武大学子做演讲,不少青年学生在他的引导和感召下投笔从戎,奔赴革命前线;他还为军官训练团授课,组织政治部第三厅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赠送的樱花转赠了50株给武汉大学。

     

        这栋修缮一新的小洋楼,墙面上挂满了各种珍贵的影像资料,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一点一滴。首批参观故居的是武汉大学的老教工,泛黄的纸页勾起了他们的青春记忆。79岁的肖崇文是武汉大学工学院的退休教师,他颇有感触地说,周恩来总理和蔼可亲的气质和人民公仆精神在他们那代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故居中的照片和展品是对周总理光辉人生的再现,后人将通过它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作为武汉大学校园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珞珈山“18栋”表达了居住者们的思想追求、学术精神和文化气质。

     

        故居的三楼举办了珞珈山“18栋”老建筑群专题展,向游客展示“18栋”的历任主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有资格入住“18栋”的都是震烁一时的学者,包括武汉大学三任校长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珞珈三女杰”苏雪林、袁昌英、凌叔华以及“珞珈三剑客”、郭沫若、杨瑞六、叶雅各等人。

     

        珞珈山“18栋”还有着“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的美誉。周恩来曾在此会见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国际友人,并与各界民主人士、国民党高级将领等商谈抗日大计。“18栋”别墅群于1983年被武汉市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初,武汉大学决定将珞珈山“18栋”改建为武汉大学“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何 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