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文化巡游

    关中三原

    宋艳刚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4日   10 版)
    于右任雕像
    压面
    李靖故居
    城隍庙听戏
    王昭君(剪纸)
    苏东坡访友(浮雕)
    周家大院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三原而得名。名字虽然朴素,但这里的文化积淀可厚重得很。它是“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城镇,明清时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唐代卫国公李靖、明代尚书王恕及学者马理、王徴等祖籍都在三原;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写长联、被后人尊称为联圣的孙髯翁,写下诗作《国殇》的爱国诗人、书法家于右任的家乡也在三原。探访三原,时常能感受到古风犹存。

        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的三原城隍庙,建筑风格特色鲜明,庙内青石碑坊,古朴典雅,浑厚大方。整座古建群轮廓鲜明,“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庭院深深深几许,庙中有庙,殿中有殿”的独特风格。

        李靖故居是唐代大将军卫国公李靖的府第,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杨虎城曾在此居住,故又名杨虎城花园。1937年2月为稳定“西安事变”后的全国政局,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临此园与杨虎城将军会谈,共商抗日大计。整座园林有仿《红楼梦》大观园之布局,取苏杭园林之奇巧,兼具中国古代园林“南秀北雄”之特点。亭台楼阁、流光溢彩,奇花异草,四时芬芳,翠竹成林,假山蜿蜓,鱼池、古建、竹林、垂柳及名贵花卉、稀有古树,把整座园林点缀得异常美丽。

        周家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周家原有房屋十七院,清同治年间因战乱烧毁了十六院,现仅存此院。院落坐南向北,进深71米,每进三五相同,间口各异,均有大门相隔。走廊极深,直向纵深延展。敞开各进中门,一眼可望后楼,给人以幽静肃穆之感。整个建筑,大房顶,高台阶,砖木结构,设计精巧,受到摄影人的偏爱。

        如果说古建筑让人触摸到遥远的典雅,那么于右任故居就会令人感受到凛然的气质。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5号的于右任故居,是于右任十六岁时他的父亲用多年积蓄所购置,作为他攻读诗书精研古今之地。于右任在这所院子断断续续生活了25年,也是在这所院子居住时写下痛斥慈禧太后的“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的诗句。

        在古迹的寻访中,还可以一窥三原历来对教育的重视。宏道书院位于三原城北,是陕西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宏道书院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于弘治七年(1494)创办。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于右任、李仪祉、吴宓、茹欲立等一批精英学子就是从宏道书院走出来的。从创办学院,讲习义理,到倡导新学,实业救国,三原县在文化上的影响真可谓深远。(宋艳刚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