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是怎样提出的?协商民主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协商民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怎样健全协商民主?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些问题,我们从权威文献中摘录了一些重要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提到民主,人们会想到投票、竞选,但是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形成了“两种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来源于中国自己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
一般认为,中国的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相联系,特别是源于中国共产党1948年的“五一口号”和人民政协的实践。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从理论上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重要形式。
下列档案真实记录了我国协商民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共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
注:这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五一口号”中,由毛泽东亲自加上的第五条口号。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中国革命揭开了民主建政、协商建国的崭新一页。
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国内广大民主人士业已有了此种要求,想二兄必有同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上述问题。此项会议似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此项会议的决定,必须求得到会各主要民主党派及各人民团体的共同一致,并尽可能求得全体一致。会议的地点,提议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提议在今年秋季。并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本月内发表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
——毛泽东:《给李济深、沈钧儒的信》(1948年5月1日)
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封信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求得到会各主要民主党派及各人民团体的共同一致,并尽可能求得全体一致。”这个要求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特点。
我们现在已经先后进入解放区来了。回忆去年五月一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建议召开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主人士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加速推翻南京卖国独裁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联合政府。我们一致认定,这一解决国是的主张,正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用特率先通电响应,并先后进入解放区,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人(1949年1月22日)
注:中共“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这是他们到达东北解放区后,给中共中央的通电节选。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后,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政协全国委员会五百五十九人当中,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一百四十人,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不是人大代表,可见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虽然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各省市人民委员会各方面都容纳了许多人,但是还需要政协全国委员会和政协地方委员会。
——毛泽东:《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
注:这份档案和下一份档案说明了,1954年,政协全国委员会在连续五年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后,之所以还继续保留,就是为了扩大人民民主。这一决策可以看作是现在我们实行的两种民主形式的由来。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这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包括了各方面,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多余的。
——毛泽东1954年12月19日讲话,《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315页。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是西方民主无可比拟的,也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江泽民:《在统一战线内部形成党领导下的团结、民主、和谐的合作共事关系》(1991年3月23日)
注:这是在现有档案中发现的第一次提出“两种民主形式”的重要文献。
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年2月8日)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5日)
注:这是在现有档案中发现的第一次使用“协商民主”概念的政府文献。
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极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2011年5月5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注:这是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一次写进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报告。
要推进协商民主,就要搞清楚为什么除了选举民主,还要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下列档案展示了我国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对协商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及其独特优势的认识过程。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5日)
第一,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
协商民主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基础,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相统一,与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相适应,有助于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协商民主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重大决策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协商民主注重民主的实质,承认利益多样,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在协商中深化认识、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形成共识。通过协商,能够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广求良策,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听到各种真知灼见、各种真招实招,使党和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
第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我们党的领导,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寓领导于协商之中。协商的过程,既是广泛听取各种不同声音、充分吸收有益意见建议的过程,同时也是让社会各方面了解和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执政党对人民意愿和人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进行协商,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在座各位同志,多年来同我们党亲密合作,积极建言献策,对我们党的工作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民主协商会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
协商,是各项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协商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和一般意义上的“协商”有什么不同?协商民主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原则?
下列档案表明几十年来,我国是沿着什么样的思路推进和完善协商民主的。
到开会的时候才把只有少数人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临时提出的意见拿出来让大家来讨论决定,这是旧民主主义议会中议事的办法。新民主主义议事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使大家都对要讨论决定的东西事先有个认识和了解,然后再到会议上去讨论决定,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我们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以利于政府集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年2月8日)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全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注:从“协商于决策之前”发展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全过程”,反映了各地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原则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任务。“健全”,是完善,也是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怎样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下列文献显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协商民主提出了明确方向,做出了非常具体的部署。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实现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坚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宝贵经验,加强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加快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俞正声:《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2013年3月12日)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注: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源于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拓展到国家政权机关,以及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
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凡 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