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世界文化巨匠

    莱辛:英国文坛常青树

    郭 林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1日   08 版)
    图为莱辛。 资料照片

        看点

     

        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1月17日凌晨在伦敦家中仙逝,享年94岁。莱辛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她走得很平静。”

     

        莱辛去世的消息发布后,很多人第一时间在推特上发表评论悼念。英国《卫报》发表吊唁文章称,莱辛是英国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小说女作家和文学代表人物。她见地深刻,预言力强,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是女权主义的偶像人物。哈珀·柯林斯公司英国负责人查理·雷德梅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多丽丝·莱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她有吸引力,有智慧,有热情,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战斗。”

     

    不情愿的女性主义作家

     

        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称“双星”。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推出“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作家”排行榜,莱辛名列第五位。莱辛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已经88岁,是年龄最大的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11位获得该奖项的女作家。

     

        瑞典文学院称莱辛是一位“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对一个分裂的文明进行了深刻剖析”,她的获奖代表作《金色笔记》“在20世纪那些描写男性与女性关系的作品中,是开创性的”。《金色笔记》讲述了女性从做情人到做母亲的故事,被很多人奉为“女权主义的《圣经》”。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诺贝尔文学奖把莱辛视为一个女权主义的先锋战士,《金色笔记》使莱辛成为英国无可争议的女权主义“代言人”,但自该书出版以来,莱辛无时无刻不在想摆脱这一身份。“我在60年代不是一位积极的女权主义者。我从来不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形态化。”

     

        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朗,父亲是驻军伊朗的英国陆军上尉。她5岁时随家迁往非洲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她15岁时因眼疾辍学,在家自修;16岁开始做工,干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正是她自己的童年痛苦多于快乐,莱辛赞同不愉快的童年造就小说作家的说法。青年时期的莱辛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并一度参加了共产党。莱辛的作品较多地抨击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正是源于她在非洲的人生经历。

     

        莱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育有三子。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定居伦敦,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不久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

     

    推陈出新 独树一帜

     

        莱辛笔耕50多年,创作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共50多部,多部小说已稳居西方现代小说经典作品的行列。她的作品擅长描写女性的人生奋斗;既写人的生存处境,也写动物(尤其是猫)的生存之道;既写成人复杂而多变的阴暗内心,也写儿童的丑陋与野蛮;既有前期的批判写实,也有中期的心理分析和苏菲主义迷思,更有晚期的“内太空”探索。

     

        1950年,莱辛出版了成名作《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年)、《良缘》(1954年)、《风暴的余波》(1958年)、《被陆地围住的》(1965年)和《四门之城》(1969年)。在这五部曲中,莱辛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女青年的人生求索。

     

        莱辛在1962年发表《金色笔记》。《金色笔记》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穿插五本笔记构成,貌似无序地描写了20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展示了那个迷惘而多变的时代中一个失重的灵魂的探索和生存。其中黑色笔记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写她的政治生活;黄色笔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所创作的一个故事,题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她的日记,记录了主人公的精神轨迹;最后的金色笔记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金色笔记》是小说史上对创作形式的一次突变,对于女性、政治的探寻和关注之深刻,在20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莱辛的写作题材和风格数度转变。她探索超越理性与自我的领域,写下多部“内在空间”小说;后来又深受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的影响,并写作科幻小说,包括《天狼星试验》(1981年)、《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年)等,提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本报记者 郭 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