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十八大一年来

    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经济界人士谈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冯 蕾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5版)

        党的十八大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平稳开局。相关经济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在平稳增长的同时,如何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决定》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一步,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转型,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与此同时,各项重点领域面向市场的改革也加速推进——

     

        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把‘玻璃门’打碎。这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表示。

     

        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此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金融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当前,中国开始真正步入增长动力转换的年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随着劳动力要素和资源要素价格相对调整,中国经济依靠低成本优势的粗放式增长已成历史。全球化基本面、要素基本面等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经济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设计出高效率的制度供给。“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正好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方面将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另一方面将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为下一步结构调整发挥关键作用。”张茉楠表示。

     

    反对地方保护和垄断:摆脱产能过剩顽疾

     

        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结构调整既要培养增长内生动力,做好“加法”,也要做去除过剩产能的“减法”。

     

        最近,河北唐山打响了一场抑制产能过剩攻坚战。唐山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实现河北钢铁集团驻唐企业压减炼铁产能300万吨、炼钢产能417万吨,其他地方钢铁企业压减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产能3583万吨。这是当前我国抑制产能过剩的缩影,体现了党中央向产能过剩顽疾宣战的决心。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的产能占全球比例分别是46%、60%、50%,而利用率都不足75%——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小于75%就是严重过剩,中国39个行业中有21个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

     

        今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规划了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十一个部门联手,用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多个杠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必须遏制进一步加剧的产能过剩矛盾,引导好投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明确“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无疑将对缓解产能过剩、优化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完善考评机制:告别单纯规模赶超

     

        四川省绵阳市区内的平政河上游,河流边的公示牌上显示着每个季度河流的水质情况。公示牌的内容让大家对治污进度一目了然。据了解,绵阳将全市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等三种不同类型发展区,生态文明被正式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这是动真格的变化。”绵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坤说,“对丘陵区、山区这些承载更多生态保护任务的地区来说,实施目标考核时,‘生态分’将大大提升,约两倍于GDP指标权重。”

     

        评定政绩,不单论规模和数量,而更多看质量和效益。同样,上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十八大一年来,各地政绩考核标准的改变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决心。

     

        “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追求质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指出,此次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这意味着政府考评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冯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