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山东扁扁洞遗址文物携带丰富信息

    “万年前的真相”浮出水面

    作者:赵秋丽 周振兴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9版)
    出土的石磨盘棒 资料照片
    扁扁洞遗址远景 资料照片

        “目前发现的人类生活遗址,北方多为旷野遗址,南方多为洞穴遗址,而沂源扁扁洞的发现无疑是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探索的一个突破,即使放在整个黄河流域,此说亦不为过。”近日,山东沂源扁扁洞的考古有了新进展,陶片、石器、碎骨等陆续出土,让我们离“万年前的真相”越来越近,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波表示,“毫无疑问,沂源扁扁洞所揭示的早期人类生活形态,在史学上有着重要意义。”

     

    三次挖掘 “文明”初现

     

        扁扁洞遗址地处沂源县东南部山区张家坡镇北桃花坪村北侧、羊家沟东侧北围子山崖西壁上。羊家沟发源于沂源与临朐交界的松多山,南入沂河,两侧现多植果树。沂源县很早就曾因沂源猿人遗址而名闻天下,这里有沂河穿过,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居住。同时,北围子山植被茂盛,水源涵养较好,有沟坎处则出水为泉,扁扁洞口周围便有多处泉水,有的水量还很大,常年不涸。

     

        2004年当地的村民进洞取土,偶然发现了一些人类骸骨,后经确认,这里为史前遗址。根据采集的人头骨残片和兽骨的年代检测,距今9600年至1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个发现在山东以及当时整个黄河流域均属首次。

     

        2006年冬,山东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关于洞内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及特征,考古人员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2011年秋,扁扁洞第三次调查开始。考古人员将收集的表土和2005年发掘的堆土进行了筛选,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兽骨和陶片。同时,为了解原洞口的边缘,考古人员还对堆积在洞口处的红土进行了局部解剖,发现了极少量陶片、灰屑和细石器。从层位关系来看,其时代属于目前洞内最早阶段遗物,细石器的特征或许可以与沂沭河流域同类遗存相联系。考古人员解释,这可看作扁扁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与本地区已知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相联系的线索。

     

    堆积层见证历史更迭

     

        万年时光流转,使得扁扁洞内留下了3米多的堆积物。深入剖析,会发现这些堆积物层次鲜明。考古人员解释说:“这里的堆积分别为人类文化堆积和自然堆积,其中,距地表1米左右为人类文化堆积。”

     

        “人类文化堆积”分为4层。在最上面的第一层,考古人员发现了属于近现代堆积的部分陶片,也有龙山文化、春秋时期陶片及黑瓷片,年代比较混杂。而在下面的第二、三、四层,经推断应该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所遗。考古人员在第四层发现了烧土粒以及兽骨,陶片则很少。在另一处烧土面旁边,发现了古人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通过分析人类文化堆积,有利于给扁扁洞的“文明史”进行断代。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就曾对扁扁洞遗址地层与采集的木炭、人骨及兽骨进行过两次年代测定。在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检测。当时测出了4组数据,其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前3个数据校正后集中在公元前7600年至7800年左右;第四个数据来自一件兽骨,其年代明显早于其他。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检测,最早的数据超过万年,最近的可抵明代,大部分样本数据则集中在9500年到9800年前。

     

    采集狩猎的“原生态生活”

     

        从遗物来看,扁扁洞发现了较多的石磨盘棒,曾有人认为这应该是与农业相关的工具。但扁扁洞位置较高,并不利于农作活动,扁扁洞内也并没有发现与农业生活有直接关联的线索。现在大家更偏向于认为石磨盘棒与加工坚果的关系更密切。

     

        在浮选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坚果类种子,有朴树、核桃等,还有黄蘗、山茱萸属、狗尾草属、豆科等,不过数量很少。考古人员认为,从扁扁洞所处环境来看,采集经济应该是当时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几件石磨盘棒的出土对此也是很好的说明。至今扁扁洞周围山区生物多样性还保持较好,可以推测远古时期这一带应该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供开采。

     

        丰富的植被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遗址中发现大量兽骨,多数都是生长于附近的中小型哺乳动物,有鹿、猪、狗、獐、竹鼠等,其中各种鹿占据绝对优势,还有少量的禽类与鱼鳖蚌螺等。但与狩猎相伴的工具发现并不多,有骨镞、骨镖。骨镖通常认为与捕鱼有关,也可能只是带倒刺的箭头,属于狩猎工具,因为鱼类孑遗极少。

     

        孙波认为,在扁扁洞生活的这些人,仍延续着旧石器时代的生活习惯,比如穴居和渔猎采集,但伴随技术的进步,使用陶器和磨制石器,已经开始为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而发生改变。(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周振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