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江苏南通在教化的润泽下,人文氛围浓郁,凡人善举层现迭出。“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这是记者采访时的深切感受。在南通,接受教育不仅仅是适龄学生的事,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年龄层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是鼠标,把小箭头移到‘e’上,双击左键就能打开网页上网了。”在老年网学班的课堂上,一个个年过五旬的老人,带着老花镜,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在南通电大学生志愿者们手把手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着。登录南通市民学习网看到丰富的在线视频课程,这些老年学员兴奋异常,兴致勃勃地学习起来。记者看到,网上的课程有文化修养、创业指导、就业培训等6个大类43个子类,545门视频课程,同时还对接中央电大社区教育资源库、江苏开放大学和江苏学习在线等资源平台。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居民刘芳乐呵呵地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夕阳红扶老上网工程让我们老年人也跟上了时代潮流!”
这只是南通电大服务社区教育的一个缩影。2011年,依托南通电大成立的南通市社区大学挂牌。三年来,该校建立信息平台发布实时教育信息,建立网上教育平台整合教育资源,组建科研团队为社区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南通电大社区教育学院院长查瑞秋说:“我们每年开展新市民教育、社区大讲坛等项目,结合社区特色,给市民送去法律知识、再就业信息等。”今年仅法律方面,学校就邀请了6名法律专业教授、律师组成普法宣讲团参与“社区大讲堂”,在崇川区各街道、社区巡回讲演共30多场,并现场开展义务咨询服务,协助落实法律援助8起。
南通外来人口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7。如何让这些“外乡人”融入本地、扎根南通?南通市社区大学副校长景圣琪回答:“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44岁的徐桂兰来自镇江,与丈夫来南通经商多年,她直言:“我加入南通电大广场舞健身队一年多来,在这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为了让健身队更好地训练,南通电大不仅专门开辟练舞房供她们练习,还邀请专业舞蹈大师给她们指导训练。徐桂兰所在的健身队伍中,像她这样的新市民占了30%,“姐妹们都说,南通电大把教育服务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南通电大还利用社区大学、各区社区培训学院、各县社区教育中心、乡镇和街道的居民学校四级网络体系,对社区教育骨干集中培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我们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让高质量的教育走进社区,使学习成为百姓生活新风尚。”景圣琪说。(本报记者 郑晋鸣 邵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