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由上海歌剧院历经两年多反复修改打磨的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登台亮相,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徐徐落下。
为期一个月的文化盛事中,来自42个国家和我国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个演出团体献演,3000多名艺术家共带来参演剧目47台,演出130多场,吸引近15万名观众走进剧场。演出平均出票率达92%,上座率近九成,其中18个剧目的出票率达到100%。
原创活力的释放
上海国际艺术节从不缺少星光。众多世界级的名团大师汇聚,上海国际艺术节早已形成了强大的磁场。而今年的艺术节,植根艺术传统的创新剧目、面向时代的舞台作品成为一大看点。
“委约作品”是检验一个艺术节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今年艺术节上,多部委约和原创作品献演:著名作曲家谭盾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微电影交响诗:女书》,首演大获成功;大提琴家马友友和笙演奏家吴彤展现大提琴与笙的对话,以原创作品《度》讲述东西方文化交流“丝路”上的故事。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认为,从邀请海外名家名团来沪演出,过渡到如今委约创作优秀作品,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走向成熟的表现。希望通过“中国故事的世界解读”,有更多国际题材的作品赴海外演出。
开门办节的尝试
青年,毫无疑问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又一关键词。从去年首创艺术节“扶青计划”,到今年扩展为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推出的“扶青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上海国际艺术节找到了一条艺术节“开门办节”与艺术院校“开门办学”相结合的新途径。
8天时间,6部委约作品、60多项200余场演出、31项讲座工作坊、20余项视觉艺术展览和64部微电影集中展示,共吸引3万人次观众热情参与,上海戏剧学院成了青年艺术家的“秀场”。
今年创想周的主题是“当昨天遇见未来——非遗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吴承昊、潘沁、裘继戎等青年艺术家的委约作品受到了观众的瞩目,也赢得了国外艺术节总监们的兴趣。
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看来,青年艺术创想周连接了本土与国际,既为青年艺术家和学子提供了极大的舞台,又为国际艺术机构和资深专业人士提供了了解中国当代青年艺术人才和创意作品的机会。
专业与大众的结合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从创办伊始,上海国际艺术节就明确了这样的定位。人人参与艺术节,人人享受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努力将“惠民”文章做深、做实,做得精彩。
本届艺术节坚持节俭办节,继续加大投入供应优惠票,29个供应点提供了18000多张优惠票,比去年增加了3000张,进一步向低收入群体、向青年学生和边远郊区倾斜。
群文活动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第八届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场,本届艺术节群文活动共举行2782项各类演出、赛事、展览、论坛,直接参与中外演员近10万人,惠及450余万市民群众。
不用走进剧院,在家门口也能欣赏顶级艺术大餐。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前几届广场直播音乐会的基础上,拓展成“上海影像艺术夜”,将10台经典剧目在全市17个区县的74个播放点进行播放,总计播放268场。
平民票价、街头巡演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建立了艺术和百姓之间牢固的联系。而艺术节论坛与专业研讨,则是体现艺术节专业水准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内外专业人士评估艺术节的重要标杆。(本报上海11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