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伦敦著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以下简称V&A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绘画名品公元700年—1900年》特展吸引了众多的观展者,成为圣诞节前当地的一大艺术盛事。展期从10月26日至明年1月19日,展览开幕以来,每日前来观展的人们络绎不绝,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对本年度伦敦举办的艺术展进行的评比中被评为“五星级”展览。
展览的策划人张宏星告诉记者,这次展览从策划到开展,前后用了4年时间。展品汇聚了从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中精心挑选的79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精品,为唐初至清末,1200年间中国绘画史的精华之作。作品种类繁多,从敦煌绢画到宋、元文人禅僧墨迹,再到明清大家的代表之作,是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在海外的一次难得的大汇集。
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以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张宏星,目前是V&A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藏品高级研究员。2002年他在苏格兰国立博物馆任职期间曾策划了《乾隆朝珍品展》,2008年又参与策划了《创意中国》特展,2004年—2007年间他还曾担任英国美术史学家协会编委。张宏星介绍说,这次展览着重检视中国绘画传统中频繁出现的创作主题和不断演变的美学特征,进而探讨中国绘画史中的传承和创新精神。同时还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装裱方式如画幡、册页、团扇、立轴、手卷等对于绘画创作的影响,以及对作品材质的考究,通过展示一块制作于公元十世纪的从青金石提炼而成的颜料及颜料碟,以及根据元代文献重构的绘画工具——绷架,来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工艺。
参展画作按照时代顺序被分为六大主题,充分反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体系。1.永生之道(700年—950年)。以唐之五代寺庙出土的绢画为开端,反映了中国绘画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由佚名画家因佛教与其他礼仪的需求而作;2.寻求真实(950年—1250年)。这部分展示的是画家对自然景观渐趋浓厚的兴趣,突出的表现是山水画在宋代的勃兴;3.拥抱孤独(1250年—1400年)。十三世纪宋元朝代更替之际,这一时期的画家群是一批在绘画书法及诗词方面都颇有造诣的文人和僧人,作品也大多是为标榜个人修养、馈赠知己及点缀居所。加之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在蒙古统治者压迫之下归隐的汉族文人用作品抒发特立独行、思念前朝的情感;4.乐享时代(1400年—1600年)。明代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各阶层对绘画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极为广泛,且具很强装饰性;5.越古超今(1600年—1900年)。十六世纪后半期至十七世纪是各画派激烈竞争的时期,超越古人也是当时画家的目标之一。展览中属于这一时期的八大山人72岁时的力作《河上花图》,卷长14米,是本展中最长手卷,气势磅礴,高超的水墨技巧令人叹为观止。6.西学东渐(1600年—1900年)。西方绘画技艺在十六世纪晚期传入中国,到清朝时对中国绘画展览的影响已逐渐彰显。不少画家尝试将西洋画法融入传统画技,以达到洋为中用,这一时期的不少画作中可看到西洋画派自然主义的透视法和明暗法等。
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宏星特别指出,中国的古代绘画有一种内敛、精致的美,与西洋画相比,也许乍看视觉冲击力不足,但细品之下其画作的细致和含蓄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撼和绵长的回味,而这正是英国观众为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所折服的原因所在。V&A博物馆馆长马丁·罗斯先生则说,本馆自创建之初就已开始收藏及展示中国艺术作品,此次有机会展出中国古代绘画名品,并与观众分享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我们感到十分荣耀。我们得知,79件展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此前从未离开过亚洲,V&A博物馆衷心感谢世界各地的借展单位给予我们宝贵的机会展出这些经典藏品,让英国观众得以一饱眼福。
记者随机向观众中的一对英国老夫妇征询观感,“这些画看上去很安静,也很精美,很棒的东方古典画作。细腻之中包含粗犷,很不一样的感觉……错过一定会后悔的。”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如是说。他的话,也许代表了一大部分当地观众的感受。(本报伦敦11月16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