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组有着对应关系的重要概念,如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鸟两翼,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两大支撑,也代表了我国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布局。两个‘体系’的提法,是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发展的全面、系统的制度化保障,也是中央在文化领域既强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又强调民生保障的充分体现。”
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文化与市场接轨更加密切,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已初具规模,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按照《决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仍然是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专家观点
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打造文化市场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主要标准是产权主体关系明晰、生产要素配置合理、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品服务流通顺畅,信息、技术、法律、保险、咨询、人力等中介服务组织活跃,把法律制度与市场规律作为产业发展的准线和动力,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基本框架,各层次要素市场表现活跃,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政府用“有形的手”过多调配了市场资源,使国家队成为了市场主力,促进了我国文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创新、效率不足。同时,当前的文化市场体系配套不完整,人才、信息、物流、基础设施市场建设不足,文化法制建设滞后,无法保障文化市场领域进一步开放。
《决定》提出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标志着要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地打造文化市场,不再单方面关注产业规模、GDP比重和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制度化保障和市场化规律,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将在文化产权交易、资本市场运作、信息消费网络设施建设等方面带给民营企业更多机会。
《决定》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具体阐述中有三大亮点:一是继续强调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对传媒等意识形态管理要求较高的业态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在更强调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内容生产与流通渠道的合理分化,鼓励文化产品市场继续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二是更重视资本要素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三是“文化经济政策”的提法表明,今后政府对文化市场建设的扶持将更多采取制度化的经济手段,以“资助”代替“投资”,以“采购”代替“生产”,明晰了政府在文化市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专家观点
解决当前文化市场诸多问题,可预期文化产业大发展
陈海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指在文化领域由于专业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的各类市场的总和,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人才市场、文化资源市场等。
《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正是为了解决当前文化市场体系的诸多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滞后,比如在知识产权、人才、资本等方面,还未充分市场化;二是市场规模滞后,不能充分满足我国潜在的巨大文化需求;三是在一些领域并未形成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部门壁垒和地方壁垒;四是市场中介和社会化分工不发达;五是市场不规范,比如价格无序竞争、侵权盗版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等。
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然而过去门槛较高,有很多资源进不来。《决定》进一步提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这样,资金、人才等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化领域,从而帮助各种生产要素更快地流动并达成交易,由此可预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改革背景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两年的创建周期内,中央财政用3.05亿元示范区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50亿元。这些措施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创建示范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
专家观点
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李国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为主体的服务理念;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方式应该有更多市场化手段;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在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上,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办,未来应重点探索和实践以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社会参与的实现方式,发挥市场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设施短缺问题仍很突出,但一些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却不高、闲置现象严重。解决这一矛盾,除了要继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整合文化系统内外的资源,提高服务效能。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文化差距和知识鸿沟,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当下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村文化资源和服务总量,做大农村文化蛋糕。另外,要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文化融入推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社会融入。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固定设施体系、流动服务体系,还需要数字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机构,不仅需要传统服务方式和手段,还需要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移动阅读、掌上服务等,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形式,更是人们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如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现代传播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时代任务。
专家观点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产业是利好
陈海燕:《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说明政府开始越来越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味着国家财政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会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行更大规模的政府采购,这对文化产业是一个利好。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不会分流文化市场,反而会刺激人民群众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例如,农家书屋提供的图书会逐渐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其产生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购买更多文化产品。
此外,如果文化企业跟政府协同,配合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这也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益处。(本报记者 吴 娜 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