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当地铁建设遇上考古发掘,如何取舍?且看福州市的选择

    为了福州的历史

    记者 李 韵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17日   04 版)
    徐光冀先生察看出土的部分文物。本报记者李韵摄
    考古队员正在探方里整理刚出土的瓷器残片。本报记者李韵摄

        一条地铁打开时光隧道,福州历史追溯至西汉

     

        闽越王城——冶城遗址被发现,弥补史学界、考古界的缺憾

     

        由西汉至清朝历代地层保存完整,堪称福州两千年历史的缩影

     

        在福州地铁屏山站建设过程中发现了2200年前闽越王城(冶城)遗址。经考古人员发掘,从西汉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考古收获颇丰。

     

        11月5日有媒体报道,福州市限期在11月30日前必须完成考古工作,此后,无论进展如何都将停止考古发掘,继续地铁施工。此事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立即派出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信立祥,会同文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组于11月9日赴福州实地勘察,并与福州市政府领导商谈。正在福州出差的本报记者获悉后,经多方联系,成为唯一见证此行的媒体人。

     

    闽越王城初现端倪

     

        9日下午,记者跟随专家组进入工地。

     

        工地所在地南北向的屏鼓路是福州市的主干道,冶山路口又是繁华地段,交通流量非常大。

     

        狭长的工地,出于施工安全的需要,表面上浇筑了一排东西向的水泥支撑梁,将工地分成28个格子,福州市考古队也只能据此安排成28个考古探方。

     

        顺着考古领队张勇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东侧探方的侧壁,由南向北,不同年代的土层很明显:灰黑色的是明清,褐色中泛绿的是宋朝,红褐色的是唐朝,南北朝的发黑,黄褐色的是汉朝夯土。他介绍,每个土层中都埋有与其时代特征符合的文物。

     

        “下去看看。”徐光冀、信立祥,两位专家执意下到了考古探方里。福州地下水位很高,但探方比想象的干燥得多。“这得益于地铁施工方修的连续墙(用于防水的钢筋水泥墙——记者注)。”考古队坦言。

     

        探方内,考古队员与技工正在紧张工作,人员密度之大,是记者所到过考古工地中罕见的。据介绍,每天有上百人在同时作业。与通常的考古不同,因地铁施工在前,所以这里的考古工作是在水泥盖板之下发掘。身高160厘米的记者,在穿越探方之间的连接部时,必须将腰弯成90度才能不撞头。但高度并非主要的问题,对于需要依靠自然光进行现场堆积遗存判断的考古人员来说,盖板下、灯光照明的作业实在是一种挑战。信立祥直言:“这简直就是牢笼式作业。”

     

        虽然条件是非常态的,虽然时间是很紧迫的,但考古人员并未因此降低工作标准。他们已经连续工作90多天,从未休过节假日,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出土文物从西汉到明清的都有,种类齐全,砖、瓦、碗、盘、碟、灯、壶、枕、罐、镜、盒等;数量丰富,仅能复原的就有近千件,还有大量残破的标本。特别是出土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瓦当。在出土文物标本室,记者看到了西汉的“常乐万岁”、卷云纹瓦当,东汉的卷云纹瓦当,两晋南北朝的人面纹瓦当,唐代的兽面纹瓦当,宋代的莲瓣纹瓦当,自成系列,很有特色。

     

        在现场,两位以研究秦汉考古见长的专家,基本同意了考古队的判断,这次考古揭开了闽越王城(冶城)的端倪。

     

    文物优先不容置疑

     

        现场勘察的第二天,福州市副市长林瑞良、省市文物部门和地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省内部分考古专家,与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一起就地铁屏山站考古与保护情况进行了商讨。

     

        屏山站发现的遗址,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之重要,考古与保护工作之必要,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史料记载的闽越王城冶城的具体位置,虽然有线索,却始终未能真正发现。而此次发掘发现了大型夯土台基、出土文物中大量是建筑材料而少见生活用具,这就是宫殿遗址的特点。徐光冀肯定地说:“这就是冶城。”虽然有专家指出这次发掘的可能不是冶城最中心的区域,但宫殿区的发现,其意义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信立祥和徐光冀还都注意到,出土的建筑垃圾有明显的火烧痕迹,结合史料来看,这里应该就是公元前110年,也就是西汉元封元年被毁的冶城遗址。他们表示,这个遗址是考古上的重大发现,“对于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价值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信立祥说。

     

        对于这个遗址保存极为完整的地层,与会的专家也一致表示,西汉至清的完整地层贯穿整个福州城历史,堪称福州两千年历史的缩影,必须保存下来,尽可能原址展示出来。

     

        据了解,今年8月5日,考古队第二次进场进行考古发掘。地铁公司停工4个半月,为考古发掘工作支付了近330万元资金,并在场地、机械等方面给予配合。目前双方采用交叉施工的方式进行。

     

        时间不够是文物部门最着急的问题。按照之前的计划,政府给考古的时间是4个月,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这点时间对于如此重大的发现显然是不够的。专家们提出,现在要求考古部门“三班倒”,这完全不符合考古规程。而且考古现场是领队负责制,一个人怎么“三班倒”?此外,目前考古与地铁交叉施工存在安全隐患。“考古是人工作业,地铁是机械施工,且不说机械施工可能造成的文物损伤,对考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危险。”专家们很是担心。

     

        着急的不仅仅是文物部门。地铁公司说,计划地铁一号线要在2015年下半年通车,而目前屏山站成了全线卡脖子的地方;交通部门说,屏山站在交流要道上,工程影响交通流量。投资压力、交通压力、安全风险,各种压力都集中到了市政府头上。

     

        加快地铁一号线建设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这次的重大考古发现又不能放弃,面对文物与建设的矛盾,“爱也好,恨也好,我们只能选择。”副市长林瑞良说,“支持考古发掘、加强文物保护是市政府不容置疑、一贯秉承的态度。”他的话让在座的文物人长舒一口气。

     

    汲取教训齐心协力

     

        目前出现的重大考古发现与地铁屏山站建设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铁在设计施工前未能切实采纳文物部门的意见。

     

        按照文物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大型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制订保护规划,然后才能施工。据了解,2009年4月,福州市文物考古部门根据市政府部署,对地铁一号线沿线范围进行为期一个文物考古调查,并提出对屏山站范围内地块进行考古发掘等文物保护意见。然而,在最终确定地铁线路和站点选择时,却只考虑了客流量、城市规划等方面,而忽略了文物部门提请关注的“屏山区域地下可能有丰富的历史遗存”。直到施工开始,才发现这里的文物价值十分巨大,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正如徐光冀和林瑞良所说:“这是预判不足造成的。”

     

        专家们表示,施工现场情况令人痛心。如今的“牢笼式作业”、挖掘未结束就开始切割等方式,实在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无奈之举。信立祥在发言中强调要汲取教训:“每一位领导对文化遗产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你们的责任,必须承担的职责。”他希望市政府建立长期有效的文物保护机制,“给人民一个交待,给历史一个交待”。

     

        专家们向福州市政府建议,这么重大的考古发现,应该善始善终地做完,即“抢救第一”;同时也对政府的压力表示理解,对考古工作提出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发掘,与地铁施工单位互相体谅、互相支持,尽可能达到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双赢。专家们还就遗址保护与展示提出了具体意见。希望尽可能原址原状保护,实在不行再考虑切割后异地保护。他们还特别强调,保护规划要请专门的规划机构来做,出土的文物应在具体方案确定后再进行保护。

     

        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考古工作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他要求福建省文物局先从省内调集考古专业人员支援,如果力量不够,可提请国家文物局协调全国的人员支援。

     

        作为分管建设的副市长,通过观察屏山站考古工作,林瑞良由衷地感受到了“考古人对职业的执着和对文化的情怀”。他表示,在城市建设中做好保护与传承,是福州市始终贯彻的态度。这一点在屏山站考古与建设中也会坚持。“只要双方配合得好,在经费和时间上,市政府一定会给予保证。”林瑞良如是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福州市正在按照“文物优先”的原则制订新的考古方案。(本报记者 李 韵)

     

    链接:事件回放

     

        11月5日,福州当地媒体一则《屏山站抢救文物,进入26天倒计时》的报道称:“按上级安排,屏山地铁站考古将在11月30日截止,届时考古发掘不管进行到哪里,都将全部中止,还没有发掘的部分遗址,将不再发掘。”当晚,福建博物院研究馆员高健斌直接在微博上向福州市政府喊话:“要求考古工作必须在11月30日结束的命令,有什么依据?”该微博被转发了上千次,网上舆论一边倒,网友们纷纷呼吁福州地铁工期延缓,为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让路,因为“地铁迟早会有的,而闽越古城遗迹一旦被毁就再也不会有了”。

     

    关于屏山站考古的那些事儿

     

        2009年4月,福州市文物考古部门对地铁一号线沿线范围进行为期一个文物考古调查,并提出对屏山站范围内地块进行考古发掘等文物保护意见。

     

        2012年11月21日—12月27日,福州市考古队对地铁屏山站西侧围挡内进行考古勘探。

     

        同年12月13日,当地媒体报道《屏山站工地内挖出西汉宫殿遗址》。

     

        2013年11月5日,当地媒体报道《屏山站抢救文物,进入26天倒计时》。

     

        同年11月9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福州实地勘察。次日,专家组与福州市政府领导商讨,达成“文物优先”的共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