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这一伟大的历史命题也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要继续大力推进;同时,科技工作者更要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从全新视角和更高境界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历史性问题,特别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全面深化改革尤为迫切。”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专家殷瑞钰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全面制度保障而载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史册。”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根据当时的国情,实行的主要是差异化战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轻有重、有急有缓、有快有慢地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梯度性推进改革开放,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行业、一部分群体先发展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就辉煌,但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欧阳康说,时至今日,各行业相互支撑、各领域相互协调、各环节相互衔接、各群体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国家治理体系,要求极强的国家治理能力。“为此必须从全局上加以谋划、从制度上加强建设、从整体上加以推进。”欧阳康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了这种紧迫需求,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整体性制度建设谋篇布局,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内有助于全面调动各方面各地域各群体的积极性、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有助于展示负责任的大国的健康形象,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力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来到从跟踪向引领转变的关口,要求科技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科研经费的分配制度等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颁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此次,三中全会也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让我觉得非常振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现在的科技体制与科技发展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机构等创新单元要进一步落实法人自主权、建立理事会制度等”,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与国际接轨”。
三中全会上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普对这句话印象极深。“人才是我们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在从事人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人才合理、科学、高效地流动起来。”李普说,“我想随着改革的深入,将建立起适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畅通流动渠道,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淀佐表示,在国家推动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里,我们科技工作者不但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有耐心,不能心浮气躁、急近功利,要努力适应改革的需要,探索科技改革的新路子,建立起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惠及民生的保障。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攀登,为各项事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当今国际钢铁工业共同的时代命题是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制造迫在眉睫。”殷瑞钰说,“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推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钢铁工业绿色化技术开发和基础性研究,实施绿色化重点技术以解决大量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姚洪正领导着科研团队在燃煤PM2.5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及控制方面开展研究。“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为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环境污染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尤为突出。”姚洪说,“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湖北省咸宁市正高级农艺师沈其文说,农业部启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上到下成立了相配套的研究院、试验站,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体系,形成了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还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究出适合农民生产需要的新技术、新成果;同时,要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加大实验示范力度、加强推广新技术应用,让科技成果惠及百姓。”(本报记者 齐 芳 金振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