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让教育梦想绽放在“云端”

    ——江苏常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纪实

    记者 苏 雁 通讯员 李 锦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16日   06 版)

        听老师说完要求,学生们拿起iPad,在上面划来划去,通过sketchbook绘画软件,制作出运动员、猎枪、小动物等各种图案。创作完毕,他们轻轻一按,作品便跳上教室大屏幕。随后,大家讨论哪个图案设计得巧妙,哪个有问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这是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美术创意课程《会说话的手》。美术教师杨茵雯感慨地说:“教育信息化为孩子们快乐学习打开了一扇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

     

        近两年来,常州依托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变革,在提升信息化环境、构建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数字化学习等方面率先探索,形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常州经验”。

     

    信息化“颠覆”传统课堂

     

        在常州觅渡桥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记者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另类”精彩。

     

        走进五(4)班,课堂异常安静,有的孩子在思索解题方法,有的孩子在平板电脑上演算解题步骤。不一会儿,大屏幕上就陆续出现了同学们上传的各种答案。有的同学一口气写出多种解题方法,有的同学在看了同伴的答案后,又有了新思考,推演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观摩这堂课后,一位年长的教师难掩激动之情。“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个最重要,信息化的手段让我感到了课堂明显的变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更加主动,而且能培养技能,把课堂教学的效果扩大了。”

     

        常州觅渡桥小学校长吴毅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教育要尊重这个时代,变革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小学生在上一般课的注意力大概是15分钟,信息化教学使得学生的关注度至少提高到30分钟。”吴毅说,传统课堂的填鸭式灌输,使得学生的思维被格式化,创造性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信息化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打破了教师为中心、“你听我讲”的传统课堂形态。

     

        “‘好的吃不饱、饿的吃不好’一直是传统课堂难以突破的难题。”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告诉记者,在传统课堂中,老师提问,只有一个学生能回答,老师也只能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但通过终端控制平台,老师不但能同时看到所有同学的情况,还可以随时随机抽样、随时发现,从而做到个性化教学,继而因人施教。

     

    “教育云”突破学校“围墙”

     

        今年9月26日,常州“青果教育在线”上线后,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育淘宝网”。利用暑假,常州市教育局请全市最好的老师,把初一至初三的课程全部制成了微视频,包括课堂课件、课后练习和测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按钮,还专门安排值班老师进行在线问答,整个视频库对常州孩子免费开放。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重构新的教育生态。”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介绍,常州正全力构建教育云平台,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探索形成“企业投资搭建平台,学校按需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从2011年开始,常州以3所全国百家数字校园示范校、13所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试点校、41所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为主阵地,以“微课程”、学生学习平台和网络课程评价服务基地建设为主方向,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近千个“微课程”和网络课程评价服务基地。

     

        在这种新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双手逐渐被解放出来,强化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更加关注课堂。吴毅说,各门课程重新整合、梳理后,变成教师的课题,研究怎样转变课堂教学行为,来关注每一个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大数据”催生教育智慧

     

        丁伟明认为,移动互联网终端使得知识无处不在,人们获取知识变得低廉便捷,但学校作为知识获取的主阵地,应该成为价值观引领、情感态度养成和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地方。

     

        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不但使教育逐渐远离黑板、粉笔这些传统的“代名词”,而且也催生了很多教育智慧。针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无据可依的难题,从今年6月开始,常州市委托国内学前教育唯一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支撑,对全市24家省级优质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估及办园质量现场调研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丁伟明说,到2015年,常州将基本实现校园内无线漫游,建成学科齐备、富有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100%的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一级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李 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