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火柴与火花

    作者:徐廷华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12版)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火。大约在几十万年以前,人类是借自然界偶然的机会,利用地上的枯枝败叶被雷击中生起的火,并将火种取回保存在山洞里,用来烤肉、取暖和吓退野兽,后来开始钻木取火。唐代发明了火药,北宋时期出现了初级“火柴”。那模样是在干木片上涂上硫磺,用火石打出火星,将木片迅速引燃。但这种“火柴”离不开火源,还是不能很方便地摩擦起火。

        十九世纪,法国有个名叫查理·索利亚的少年,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化学老师叫他做一个简单的试验,他把氯酸钾和硫磺调和在一起,用小锤子敲打,忽然听到很响的爆炸声。查理大胆设想:假如在这些混合物上加一些磷,那么敲打或摩擦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火花。他独自进行试验,结果被烧伤。可查理毫不气馁,他又用一根小木条,放在硫磺里浸透以后,在磷上一擦,木条头上生出了火花。他立即做了一大堆这样的小木条,并进一步改变化学混合物的成分,终于发明了火柴,这是1831年的事情。其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帕施教授,研制成了用硫磺做药头的火柴。但这种用黄磷做的火柴,不仅有剧毒,而且容易引起自燃。

        1852年,在瑞典延彻市,一位名叫约汉·伦浓斯特伦姆的人进一步改进了当时的火柴,并用赤磷代替黄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安全火柴”,同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露天火柴作坊。

        十九世纪中叶,制作讲究的火柴作为进贡清朝王室的“珍品”,由国外传入中国,时称“洋火”。189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设了我国第一家火柴厂。甲午海战之后,日本等国的火柴大量输入,“洋火”占领我国市场有半个多世纪。1894年,湖北建立了两家由官商合办的聚昌和盛昌火柴公司,从此我国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生产的火柴。

        全世界用于制作火柴所耗费的木材惊人,我国每年用于制造火柴梗的木材要几万立方米。现在已有几家火柴厂生产出一种蜡纸梗火柴,它不但具有燃烧性能好的优点,而且还节省了大量木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生产的特种火柴上花样百出。如玩具火柴、闪光火柴、防盗火柴、信号火柴、防风火柴、防水火柴等。

        由于火柴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像集邮一样搜集火柴盒贴,俗称“火花”。那上面的图案绚烂多彩,革命圣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文化名人、花鸟虫鱼……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火花”爱好者。我国最早的一枚火花,是为庆祝慈禧太后60寿辰而发行的慈禧头像,这枚火花已成罕见的收藏珍品。

        小小的一盒火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人赞美它:火柴贡献了短暂的一生,却给人间带来光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