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后续报道

    走进油菜基地寻找创作源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10版)

        沈昌健的故事播撒开来,文艺工作者纷纷走进他的故事,走进油菜基地,寻找创作源泉。

        “我是一个农民,懂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但是当我走进他们的油菜试验田,还是感到很震撼!”11月13日,湖南省临澧县文家乡农民诗人宋庆莲朗诵起自己创作的诗句,“微风里飘着泥土和油菜的芬芳,我从一条田埂走向另一条田埂,从一丘田到另一丘田,用手抚摸着田野上这些青翠的波浪,听油菜叶子在风里发出的沙沙声响。这是一个农民的油菜庄园,这里有几十年的播种,上千次实验的失败。我想象着这道水河畔油菜花开的景象,听千万朵花开的声音……”

        11月7日,沈昌健带着宋庆莲来到油菜示范基地。300多亩示范田一片青绿,几位大婶在忙着扯油菜秧苗,移去自家田里栽种。宋庆莲村里也种过油菜,今年遇上干旱,40多天没下雨,播下去的油菜种子很多都没有长起来,但是沈昌健示范基地的油菜苗长势良好。“沈昌健黝黑的脸庞如泥土一般朴实,当他告诉我带着遗憾离世的父亲、告诉我将来成功了一定要跪在父亲坟前告诉他好消息时,他眼中的泪花,深深打动了我。”回到家,宋庆莲久久不能平静,深夜,《听千万朵花开的声音》倾泻成行。

        沈昌健的故事也吸引着常德本土编剧周志华。周志华认真阅读了《听油菜花开的声音》,两个情节感染着他。“父亲沈克泉蓄须明志,十分具有故事性。沈老带着长长的花白胡子离世,很有一种英雄的悲壮感。还有就是沈昌健不得已卖掉维持生计的中巴车。深入到这些人物的故事中,我们会挖掘出很多创作题材。”周志华说。

        此外,当地的小说创作者、大鼓艺人、曲艺爱好者们,也纷纷走进油菜基地,探寻沈家的精神财富,用身边的故事来丰富创作素材。

        常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进能告诉记者:“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民是土地之魂。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是农民追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故事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多聆听带着泥土芳香的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宣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为社会发展聚集正能量。”(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