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文论之苑

    恪守原著的人文精神

    ——关于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作者:赵宏丽 高长山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2日 14版)

        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就“四大名著”而言,既有媒介化改编与呈现的优秀案例,当然也不乏偏颇之作。无论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偏离,呈现形式的单向与多元,都因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不可比拟性,而取得了或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上的收获。

        数字影视媒介可以促进文学经典的传播和存在形态的多样化。以往,文学经典作为文本阅读的典范,通常以单一的线性阅读为主,对受众的文学水平及文学修养要求很高,隶属于“小众文学”的范畴。而随着数字影视媒介化的介入,“大众性”的特质使得文学经典从高高在上的存在,逐渐成为视听化的“大众文化”,这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有一定的推动。伴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文学经典将会在电影、电视、艺术表演等多种形态之外,以全新的艺术形态示人,并能够更好地实现虚幻与现实的还原,使文学经典在表现和存在的形式上更丰富、更立体、更易于接受。

        同时,数字影视媒介加快了文学经典的产业化,拓宽了其传播渠道和范围。当前,由文学经典衍生出的作品,正在和原著一起逐步进入产业化链条。一部作品的诞生,已经由单一的传播渠道向多渠道传播扩展,由此产生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也得到提升。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在拍摄之初,主创者就已经有了衍生开发的意识。电视剧拍摄结束,作为拍摄基地的园址“大观园”就以主题公园的身份对外开放,与此剧相关的人物形象玩偶、角色饰品、装饰品、主题演出、艺术交流、学术探讨等相关产业由此派生出来。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强大,互联网络技术的超链接性、高覆盖性和无限传播性,开通了文学经典传向世界每个角落的渠道。

        数字影视媒介化对文学经典的创编过程,如果处理得好,就担负起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的重任;一旦改编得不好,就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损伤。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凝结了思想的深度。就表现手法而言,文学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其语言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而就的。文学是提供审美的艺术品,也是提供思想的精神养料。然而数字影视媒介化以声音、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的特质,或多或少地削减了文学经典的深度与力度。文学以或幽默、或平实、或优美、或泼辣的文字描述,给受众以玩味和想象空间,每个读者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对角色的重造,而数字影视媒介的具象化特点直接切断受众的想象空间。

        随着数字影视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创作团队在摄影棚里就可以进行场景、特效的拍摄和制作。从积极意义上说,这减轻了创作团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因为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对创作“随心所欲”的地步。但是从消极的角度上讲,计算机技术的突进,使得当下文学经典的数字呈现,在表现形式和声音的震撼上趋于极致,但在作品的内容上、角色的塑造上却显得苍白。如果说过去的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是“十年磨一剑”,那么现在数字影视媒介对经典的翻拍更符合市场化的商业特点,用极短的时间进行复制,仰仗着经典自身的魅力,即便翻拍质量欠佳,也能收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可是媒介人却失去了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如果说早些年改编的影视作品是向经典致敬,那么时下泛滥于荧屏、银幕的改编就是在吃文学经典影响力的老本。如果以歪曲、无厘头的戏说来重复经典,则是对经典的不敬,更是对受众无情的戕害。所以说,在对经典改编的过程中心存敬畏是必要的。

        既然改编成为定数,那么如何改编才是富有创造力的“变数”?在我看来,如何把握好忠实原著与锐意创新的关系非常重要。对名著改编坚持小心谨慎、务求忠实的原则,现在看来依然有效。小心谨慎是态度问题,而忠实则是艺术创作的技术问题。但小心谨慎并不代表谨小慎微,该超越原著的地方应当“飞跃到位”,忠实并不等于“死忠”。忠实于原著的,不一定是原著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而是原著的人文精神。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时代风尚。文学经典的地位是建立在时代和读者的基础之上,而数字影视媒介化对文学经典的传承也是建立在当代受众的基础之上。分析受众的审美心理与时代风尚,应该成为影视艺术创作之前的一门必修课。从影视作品的起点和终点两端来看,受众是颇为关键的要素。观众对改编作品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尤其在对文学经典的改编上表现得更为强烈。

        对于文学经典而言,如何更好地传播而不仅仅因袭原著文本,是对影视工作者阅历、见识的检验,是一种深刻解读文学经典基础上的高层次攀登。改编名著经典,前提是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使经典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普及。原著的魅力与价值早已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检验,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改编时就不能随意删改。与其花费力气去改动原著,不如把力气用在深刻地理解原著上。把原著提供的时代背景、典型环境、人物性格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启示。

        在数字影视媒介产业化的今天,数字影视的编创者是以社会责任为先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上,是决定文学经典重塑质量如何的关键。有必要呼唤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更有必要呼唤责任、道义与社会担当。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