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后续报道

    油菜花的女儿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9日   04 版)
    沈玲(右)与妹妹沈艳是伴随着油菜花长大的。(资料照片)

        接到母亲的电话,沈玲心里一沉。这几天母亲的颈椎疼又犯了。

     

        沈玲是《听油菜花开的声音》的主人公沈昌健的大女儿,衡阳师范学院大四学生,在爷爷和父母的寻梦路上,沈玲闻着油菜花香过着贫寒日子快乐地成长。

     

        沈玲在湖南省常宁市一所镇中学做实习老师,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

     

    沈玲6岁就上灶台做饭

     

        秋日长空万里,一家人在地里收割,油菜一捆捆倒在地上,父母没时间管孩子,两姐妹在收割后的大地上翻滚。

     

        这是沈玲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记忆。忙碌,充满泥土气息。

     

        爷爷和父母晨曦中出门,夜色里归家。6岁的沈玲要照顾小自己一岁半的妹妹。父母留了饭,中午的时候,她得自己垫着小板凳,够着灶台去热饭,让妹妹和自己不挨饿。

     

        更多的时候,父母会把姐妹俩送到外婆家。“有时候,一连几天见不到爸妈,等他们忙完了又把我们接回去。上四年级的时候,爸妈把我们姐妹送到了临澧县城读书。”沈玲说。

     

        初中到高中,一个月回家一次。

     

        “只要回家,煮饭、洗衣,搞卫生,这些活儿都是玲儿的,根本不用我们操心。”沈昌健夸赞女儿。

     

        沈玲最喜欢做的事是帮助父母晒油菜籽。粒粒浑圆的油菜籽铺在水泥地上,经阳光沐浴,散发着阵阵油香,沈玲忍不住会捧一把起来,放在鼻前享受地深呼吸,啊,好香,这些饱满的油菜籽里有一家人的辛勤汗水啊。

     

        团圆的日子不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在沈玲的记忆里少之又少。油菜是父母的“心头肉”,一个电话,父亲就急匆匆忙他的油菜去了。

     

    “看到校服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伟大的爱”

     

        沈玲的童年除了油菜花的黄没有更多斑斓的色彩。“看到别的孩子有零食吃,有新衣穿,我也央求爸妈给我买,没有,心里就委屈。有一次,我对爸爸说:‘油菜花才是你的女儿,我什么都不是。’爸爸当时一愣,沉默好久。”

     

        那时,沈玲没觉得说这话有什么不对。

     

        初二,沈玲转学到另一所中学。开运动会,需要一套新校服参加开幕式表演,但沈玲没有。

     

        “我告诉爸爸,我今年不要其他新衣服了,我只需要一套新校服。开幕式之前,爸爸风尘仆仆赶到了学校,他给我借来一套校服,但是爸爸借来的校服和我们学校的有些不一样。我还是不能上场,爸爸当时委屈得哭了。爸爸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油菜上面,没钱买校服,到处去借,只是想让女儿能参加开幕式。后来,反而是我安慰爸爸,我轻轻地抱了抱他。在看到校服的那一刻,在看到爸爸眼泪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伟大的爱,开幕式已经不重要了。”

     

        为了读书方便,沈昌健给姐妹俩在县城租了房子。每天晚上,夫妻俩都会从家里骑20分钟的摩托车送饭过来。沈玲回忆:“有一次下大雨,骑车不方便,爸妈冒雨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把温热的饭送到我手上。我明白,除了爱油菜,父母也很爱我。”

     

    “吃苦我不怕,吃苦也是一种资本”

     

        2010年,沈玲考上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她的理想是当教师。

     

        学费一年13000元,这对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是个大数字。“爸妈东拼西凑把我的学费交齐,生活费给了300元要我先用着。”

     

        沈玲有一本账单,记录每一笔在大学所花的费用。早餐2元,中餐3元,晚餐3元,这是沈玲账单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记载。

     

        大一第一学期,沈玲所有的花费加起来只有两千元。每次给爸爸发短信:爸爸,我没生活费了……这时,爸爸就会回信:孩子,再坚持一下,过几天就给打钱过去。过了好久,爸爸还没打过来,沈玲知道父母有难处,就不向父母要了,她开始勤工俭学。

     

        沈玲假期很少回家,她要赚生活费,还有一个原因,回家车费太贵,坐中巴要130元,火车学生票也要25.5元,这些钱她可以在学校花好几天。从大一的暑假开始,沈玲就去做暑假工,从汕头的工厂流水线到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没有一个假期是闲着的。“爸妈在做有意义的事,先苦后甜,我这样告诫自己。”沈玲没有觉得失落。

     

        大二的时候,沈玲当上了班长。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班长真是朴素到家了。不化妆,舍不得买新衣服。有同学说:“沈玲啊,你去换个发型,把头发烫一下才好看呢。”“纯天然不是挺好的吗?”她这样反问同学。其实,沈玲心想,这样又可以为父母省下一笔钱。

     

        沈玲的妹妹沈艳在衡阳读卫校,有时候,妹妹没钱向她诉苦的时候,她还要把自己不多的生活费给妹妹一些。

     

        安排实习,沈玲对老师说,自己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只要能真正上讲台。班上48个人只有4个分到直接教课的岗位,沈玲便是其中之一。

     

        “吃苦我不怕,吃苦也是一种资本,让我能够在困苦环境中持之以恒。”沈玲说。

     

        对爷爷和父母坚持35年追梦的故事引起全国反响,沈玲显得平静。从一出生,她就伴随着油菜花花开花谢,一家人每天的忙碌在她的眼里是很平常的景象。她知道父母做的是与其他农民不同的事,他们在帮助更多的农民致富。

     

        沈玲最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的农民愿意种家人研究多年的油菜种子。明年这个时候,沈玲就可以正式工作,为父母分担经济压力了。“我终于明白,油菜,在我家里意味着什么,我就是油菜花的女儿。我会支持父母继续研究油菜的,只希望他们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

     

        沈玲说,想家了,尤其是家里油菜籽的醇香。(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金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