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8日 星期五

    回击谣言,做社会舆论稳定器

    ——访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求证”栏目主创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8日   04 版)

        记者:2011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创办了“求证”专栏,迄今已有近3年时间,您能回顾一下栏目创办的初衷吗?

     

        韩晓丽(人民日报《要闻》四版主编、“求证”栏目负责人):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各种虚假信息频现,其中一些谣言极具“负能量”,不仅误导受众,制造混乱,而且撕裂社会,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种利益多元、观点多元、传播媒介多元的舆论环境,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发出真实、准确、客观、权威的声音,击破谣言,引导舆论。人民日报主动担当起历史责任,创办“求证”栏目,帮助受众去伪存真、辨别是非、了解真相。

     

        记者:“求证”的选题策划有哪些特点?选题来源主要有哪些?

     

        韩晓丽:“求证”的选题策划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定位上:一是选题定位。对各类惑众谣传、不实信息进行阻击与驳斥,这是选题策划的立足点。二是报道定位。记者必须深入现场,寻找证据,多信源互证,严谨核实。三是功能定位。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传递理性声音,提升公信力,力争做“社会舆论的稳定器”。

     

        从选题来源来看,主要是网上的不实信息,如微博、论坛、微信朋友圈等,通常有四种类型:

     

        一是对刻意撕裂社会、激化矛盾的传言和虚假报道进行证伪、还原,弥合社会裂痕,维护政府形象。2012年12月,有微博说青海玉树政府通过烧帐篷逼群众搬迁,栏目请记者冒着风雪赶到玉树调查,发现网上所说不实。《玉树帐篷拆迁风波调查》以扎实的调查采访客观呈现了玉树灾后重建的进程。

     

        二是对突发事件导致的群体恐慌,及时解疑释惑,化解不安定因素,稳定社会情绪。今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网上出现一些复杂舆情,其中既有道听途说的传闻,也有流于表象的臆断,更有故意抹黑的谣言。“求证”刊发了《重建房遇震开裂怎么看?》《地震能够准确预测吗?》《阻击谣言 速度加快》等稿件,较好地消除了群众的不安情绪。

     

        三是及时有力回击境外谣言,维护国家利益。2013年1月,英国《卫报》称:非洲疟疾无法根除源于中国的抗疟疾假药。一时国内外舆论哗然,对中国企业信誉和国家形象造成很大冲击。“求证”栏目及时联系报社驻南非记者赴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两国实地采访调查,刊发了《中国输非洲抗疟药不是假药》《中国抗疟药在非洲被仿冒》,有力揭穿了外媒谣言,维护了国家形象。

     

        四是提倡科学态度,纠正常识错误。对一些传播时间长、范围广的错误传言,“求证”栏目用事实予以纠正,比如《不实传言缠身 牙膏很是受伤》《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吗?》《西瓜“打针增甜”是谣言》等。

     

        记者:作为一个阻击谣传的深度调查专栏,“求证”如何确保报道的真实、准确、客观、全面?

     

        韩晓丽:谣言在哪儿,“求证”便追到哪儿。不懈追求现场、证据、原创,调查中秉持均衡、公正、客观,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是“求证”一贯坚守的原则。

     

        首先,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说话,多个信源相互印证。求证大多是辟谣的,这就要求稿件经得起反证、不留疑点,要有核心确凿证据和严密逻辑,事实绝对准确。为做到这一点,栏目要求记者必须到新闻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证据和信息,不能照抄材料,不听信一家之言。采访要持中立、客观态度,不预设结论,不迷信权威,接触当事各方,让不同立场的核心当事人都表达意见。“求证”栏目80%以上的稿件有4个以上的采访对象,保证多个信源互相印证。

     

        其次,发挥综合性大报优势,组织跨地域、跨行业和部门的采访,全方位展示事实真相。以《哪些国家提供免费医疗》这篇报道为例,有专家在电视节目中声称:“世界上只有中国等20多个国家未实行免费医疗制度。”这个说法在网上引起人们对我国医保制度的强烈不满。那么事实到底怎样?“求证”约请记者不仅采访国内专家,还采访了中立国际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专家;同时,人民日报20多位驻外记者分别调查了解70多个国家的医疗制度和医疗保险情况,证明这位专家的说法没有根据。

     

        最后,证据真实无误,报道不留瑕疵,不符合标准的稿件坚决不用。对于未能获得第一手材料、没有拿到核心证据或证据不全的报道,就算在前期策划和采写中已耗费了编辑记者大量精力,栏目也会忍痛割爱。例如2011年12月,网曝江西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记者调查后基本可确定减产是由极端天气和农民对种子保存不当造成的。但由于农民和种子销售站都没有留存种子样本,无法完全确定种子来源并进行比对,证据链存在瑕疵,栏目最终放弃了这个选题。

     

        记者:大量使用图示、图表等已成为“求证”的一大特色,请简要介绍栏目在改进新闻报道手段方面的做法。

     

        韩晓丽:十八大以后,人民日报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可视化”就是其中一项,即:数据、事件过程、逻辑链条等,均可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地呈现给读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求证”栏目通过使用图示、图表,一方面,化繁为简,突出展示证据链条。因“求证”对证据链要求很高,报道往往涉及多方观点、各类数据等,图表可以很好地将繁琐的文字表达变成形象的图表阐释,让读者读图便知大意,方便配合阅读。

     

        另一方面,将专业知识形象化表达。“求证”栏目的很多报道专业性都比较强,如果单纯用文字表达,这些专业内容很容易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图表、图示的形象化处理,有利于为专业性较强的报道与普通读者建立沟通渠道,帮助读者理解、消化。(本报记者 柴如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