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文化甘霖润民生

    ——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扫描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7日   09 版)

        “家伙一响心情舒畅,锣鼓一敲恩怨全消。”在陕西省眉县青化村,有一个名为“威风战鼓社”的农民文化团体。这些年来,威风战鼓社发展成了当地农村农民文化活动的“根据地”——农家书屋、秧歌队、腰鼓队、乡音社先后在那里成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也在那里挂牌。当地人给这里起了个名字:老荔文化大院。

     

        像老荔文化大院这样专门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文艺团体、文化站,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让亿万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可以随时享受艺术的阳光雨露,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重心下移:服务扎根基层

     

        “满足群众需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这是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前馆长宁春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先后制订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作出重要部署。“十一五”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化馆站的设施改善等,都为加强基层文化服务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

     

        长期扎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也都不辞辛劳地工作。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哪里有需求,放映员们就把电影送到哪里;哪里有需要,“流动文化服务车”的舞台就搭到哪里。在西部地区,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放映员要么在村民家借住,要么就睡在放映车上。

     

        自2003年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5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评比和表彰工作,仅今年就有241个文化单位(团体)受到嘉奖,这显示出基层文化力量培育的丰硕成果,说明文化服务在基层,在农民群众中扎了根。

     

    扩大覆盖:不留服务“死角”

     

        “很多地方位置偏僻、人烟稀少,文化服务常常会出现‘死角’,一个个‘死角’组合在一起,就会让文化出现大块空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说。

     

        为了消灭这些文化“死角”,各地的文化工作者多年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阿里噶尔县昆莎乡,电影放映员遵珠23年如一日,承担起了13个放映点的全部工作,累计放电影2470场次。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三十六团广播电视站的文化工作者,30年来与风沙暴雪为伍,只为让大漠深处13个民族的同胞能收看到电视节目。

     

        “文化死角”不仅存在于偏远农村,而且也存在于城市中。比如身在异乡打工的农民工曾经长期被文化服务忽略,但近些年,这种情况大有改观。青岛市城阳区就提出:农民工不仅享有和当地群众平等的文化权利,而且在有些文化活动中还享有“特殊权利”。自2004年起,城阳为农民工朋友创办了“新市民文化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九届,并于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增加供给:丰富服务内容

     

        社会经济在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服务农民、服务群众的文化工作也在不断丰富服务的内容。

     

        “农家书屋”已经由简单的看书场所发展成为农民文化活动的基地。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引领群众学习种植技术,创建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村民德吉说:“‘农家书屋’弥补了我没有走进大学的遗憾,在这里我一样可以学到技术。”她还与其他村民联合成立克松德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自治区蔬菜研究所、山南地区科技局、山南地区推广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签订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协议。

     

        而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古陌社区文化中心,开通了“12349”文化服务热线,凡是居民对文化有需求的,只需一个电话,文化中心的志愿服务者即可派人登门服务。自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听居民求助电话1100多个,社区300多名文化志愿服务者服务居民3800多人次。

     

    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各地宣传文化部门注意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灵活机动地开展活动,提高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水平。

     

        河北唐山丰南图书馆秉承“百姓书房、城市窗口”的服务理念,努力打造“免费、开放;人性、智能;文明、高效;多元、休闲”的服务特色,“丰南讲堂”“书香丰南动车组”“惠丰展窗”等读书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享誉河北省内外的品牌。

     

        吉林省把重点放在对农村文化大院负责人、乡镇文化馆站长和文化能人的培训上,全省近年来共培训基层文化骨干6600余人次。这些受训后的文化骨干,在广袤的农村天地里,播下了文化的火种,激活了农民兄弟的文化基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今,各地各部门正积极落实“十二五”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宏伟蓝图,准备基本实现数字文化服务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城市社区和行政村;2015年,出版物发行网点将覆盖全部乡镇,基本实现“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

     

        广大基层群众在基层文化服务中,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在文化活动中享受快乐、享受生活。未来,随着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基层群众也将更加享受他们的文化生活。

     

        (本报北京11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