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光明述评

    更好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7日   02 版)

        “企业厂房竣工后为申请房产证,耗时4个多月、跑了10多个部门、盖了20多个公章,最后一算花费,10多万元。”

        “在房地产市场,一些国企不用像民企一样更顾虑成本、容积率、开发质量、风险控制,完全打破了行业的市场规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在现实中,像上述怨言时有耳闻,“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经济的现象仍然存在。

        民营企业在竞争中的弱势、民间资本在投资上的壁垒,折射出转型社会和经济改革面临的基本问题:一,宏观调控和决策仍在经济发展中充当重要杠杆,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作用有待加强;二,政府与市场角色尚未归位,“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边界模糊;三,市场未完全形成以法制为基础的运行秩序,规则多由行政确定;四,行业垄断、资源垄断和由此产生的竞争不公、准入受限仍然广泛存在。破除这些深层困境、坚持改革的市场方向,是今天与中国改革短兵相接的命题。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十二大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十四大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明确提出,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认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逐步明晰。

        经过35年的实践,“市场化改革”的定义更加宏阔。它的狭义目标包括市场主体的平等、市场准入的放开、市场法制的确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广义内涵则超出了经济领域,意味着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金融、财税框架,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今天,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展现改革的智慧和勇气,在尊重市场、设立边界、建立信用和平等博弈等方面给出更加突出的强调。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改革向前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凸显市场的作用和取向。无论是设立上海自贸区,还是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深水区的多项突破性举措,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时强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习近平还提出,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改革,没有完成时。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市场经济打破旧体制束缚的需求,与既得利益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坚持市场化取向、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是改革的目标,也是共识。坚守这样的共识,我们就能凝聚起改革的合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要素使用效率,以新的改革红利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本报记者 周 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