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一切为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发言摘登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7日   14 版)
    宁春玲 本报记者韩业庭摄
    于友武 本报记者韩业庭摄
    桑杰曲宗 本报记者韩业庭摄
    刘大权 本报记者韩业庭摄
    古金春 本报记者韩业庭摄
    张遵义 本报记者韩业庭摄

        编者按 

     

        11月6日,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在京举行,241个文化单位(团体)受到表彰。这些来自基层的文化堡垒,在为农民、为基层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作出了突出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今日本报特出专刊,摘登座谈会上部分受表彰单位代表的发言,他们的发言是基层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服务的经验之谈,希望这些经验可为我们今后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服务提供借鉴。

     

    群众需要什么就送什么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新市民,只要在城阳区内工作、居住和生活,我们都立足于使他们公平地享受到各类文化服务。全区各级文化活动场所都免费面向全体市民(包括农民工)开放,农民工不仅享有和当地群众平等的文化权利,在有些文化活动中还享有“特殊权利”。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融入城阳,我们每年都往企业、工地、新市民聚集区送演出、放电影等100余场,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自2004年起,我们创办了“新市民文化艺术节”,每年都在农民工当中举办歌手大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为他们展示才艺、交流沟通搭建平台,至今已举办了九届。2012年,“新市民文化艺术节”被文化部评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在常年的文化下乡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找准工作着力点,我们设计了“群众文化需求项目信息表”,在演出、培训的时候进行分发调研,摸准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2011年,我们创新实施了“文化超市”惠民服务项目。通过建立“文化超市”网站,对全区各类文化设施、人才、队伍及活动等资源进行宣传展示,基层社区和农民群众可自主选择演出、培训、电影、图书等文化服务,由政府购买进行免费配送。用流亭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主任牛雪峰的话说,就是“以前文化馆送什么,我们看什么;他们教什么,我们学什么。现在是我们说了算,我们想学什么,他们就教什么;我们想看什么,他们就尽量送什么”。这样的服务方式,改变了广大群众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们根据群众需求,开办了声乐、器乐、舞蹈、国画、模特表演、化妆技巧、摄影、家庭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并根据“辅导培训总菜单”广泛开展了“群文辅导基层行”活动,由辅导老师根据基层需求进行实地培训,挖掘、培育了各类戏剧团、民乐团、锣鼓队、秧歌队等特色文化队伍100余支。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作用。我们开办了“群文大讲堂”,利用共享工程传送的科技、文化、卫生、少儿科普等方面的视频资料,组织举办各类文史竞赛、文化讲座与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假期里,我们开设了“小小演播厅”,每天上午为广大青少年播放动画片、优秀革命影片等,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全区各文艺团队也经常利用共享工程这个“不花钱的老师”,学习观摩其他优秀节目,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和编排水平。

     

        此外,我们根据社区和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编制了“文化套餐”总菜单,如为少年儿童组织儿童话剧专场演出,为青年人举办歌舞、曲艺等综艺演出,为老年人提供京剧、柳腔、黄梅戏等戏剧专场,为广大音乐爱好者举办钢琴独奏、各类音乐会,有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 宁春玲)

     

    要主动为基层群众服务

     

        文化市场的管理,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健康。打击和取缔不是执法的目的,而且有时候效果也不好,不但容易引起文化经营单位的对立情绪,还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可。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引导文化经营单位规范经营。就像古代的“大禹治水”,既要堵,更要疏。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与文化经营单位不能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为此,我们一是坚持执法与宣传教育并行,在执法的同时,注重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每年都免费发放各种辅导材料1500余份,还定期举办培训班,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基层文化经营单位依法经营理念。二是经常性举办观摩交流活动,召开现场交流会、组织现场安全演习等。三是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对一些外地来的演出团体,我们主动派专人带领他们办齐手续,引导和监督他们开展健康的演出活动。2010年,我县神石庄村举办传统庙会,邀请了一个外省演出团体来演出,本村的义务监督员刘栋发现该演出团体没有办演出手续。接到报告后我们派人前去了解情况,发现他们虽然没办手续,但节目还是很健康的,于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说服教育,并带领他们补齐了手续。

     

        新的时代对文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当前,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这就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工作,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保障上更给力。近年来,河北省从省、市到县,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市场的管理,在各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易县把文化市场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人员编制由过去的3人增加到10人,并专门购置了两辆执法车,使我们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二是构建了三级管理体系。我们建立了“以县为主导、以乡镇(处)为依托、以村组为基石”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新体系。我们在28个乡镇(处)和469个行政村都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和村主任为组长,同时,我们还聘请了556名文化市场监管员,每个行政村至少一名。这样我们的管理监督队伍就变成了几百人,执法模式也由县执法队的流动执法变成了深入到村的网状执法,大大提升了文化市场管理力度。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我们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文化、公安、工商等单位都是成员单位,这样就很好地整合了力量,提升了执法力度,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联防联动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台账管理制度、案件举报制度等各项详细的管理制度。(河北省易县文化市场执法队 于友武)

     

    把“农家书屋”办好用好

     

        2009年,克松居委会建立起乃东县第一个“农家书屋”。克松村居委会始终高度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切实强化“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坚持服务群众为宗旨,针对居委会人群不同的文化水平、阅读习惯,安排不同的开放时间。对老弱残疾的,全天候开放;对中小学生保证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全天开放;对白天外出务工农民,确保晚上开放时间,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农家书屋”的规范管理。自书屋建立开始,先后制定了《农村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依据规章制度开展借阅服务工作。三是深化服务措施,强化科学管理。居委会在书屋内细心粘贴了书籍分类标识;对桌椅、书柜、报架摆放位置参照大型图书馆的功能分区,精心设计,科学摆放;定期为村民播放“农家书屋”的电子音像出版物;书屋管理员还注意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听取群众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出版物需求的意见;为保证图书不损毁、不丢失,建立起监督奖励等一系列创新机制,采取从娃娃抓起,培养“护书小天使”,为大人树立榜样,并监督家人爱书护书,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的科学化管理,杜绝了书刊流失、损毁等不良现象。五是搞活图书流转,不断丰富“农家书屋”活动形式。居委会广泛开展集中读书、送书入户、邀请村民阅读书籍的优势,在村与村“农家书屋”之间定期开展书籍流转,扩大图书交换频率。

     

        居委会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村民白玛多吉在“农家书屋”喜欢阅读养殖类图书,因此迷上了藏鸡养殖。他在自己家的空地上办起了养殖场,成为村里有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他常说:“‘农家书屋’帮助我选择了发家致富的项目,教会了养殖技术,使我走上了致富道路。”居委会还以“农家书屋”为依托,与农牧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领群众学习种植技术,创建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村民德吉说:“‘农家书屋’弥补了我没有走进大学的遗憾,在这里我一样可以学到技术。”她还与其他村民联合成立克松德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自治区蔬菜研究所、山南地区科技局、山南地区推广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签订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协议。如今,她已经成为乃东县知名的种植业能人。

     

        与此同时,克松居委会将“农家书屋”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还与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并在寒暑假开展“书屋里的读书声”活动,开展课程辅导、阅读,藏、汉双语学习等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新的平台。(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居委会“农家书屋” 桑杰曲宗)

     

    扎根农村广阔天地

     

        肇源县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县,位于松嫩两江左岸,具有独特文化底蕴。肇源县龙江剧艺术中心前身是肇源龙江剧院,现有演职人员44人。作为一个县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主要职责是发挥地方剧种“龙江剧”优势进行演出,满足群众需求。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向,近3年,连续生产了9台中小型剧目、102个节目,深入城镇村屯、田间地头,共开展各类演出668场。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点:

     

        一是秉承乡土性,群众喜欢什么我们演什么,用“对味”的节目满足群众。“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农民对二人转情有独钟。龙江剧的母体就是二人转和拉场戏。我们努力向民间老艺人学习,汲取营养,创作了《姜须搬兵》和《孙猴开店》等一批二人转新作,深受农民喜欢,获得了文化部大奖。在排演抗日史实剧《肇源烽火》时,为了“接地气”,组织剧组走访了“三肇地区”12处战迹地。排练过程中,把热心群众请来提意见、帮修改。《肇源烽火》在全县16个乡镇巡回演出,观众场场爆满,我们走到哪儿,群众就追到哪儿;演员在台上演,农民在台下打着拍子、跟着哼唱。

     

        二是把握时代性,群众需求什么我们演什么,用“鲜活”的作品引导群众。要在农村舞台站住脚,就要摸准群众脉搏,紧跟发展步伐,与大环境合拍共振。一是演出与发展乡村经济结合。配合新农村建设,创作的龙江剧《莲花开了》,对农民生产生活起到了较强的引导作用,县农业局和乡镇领导都说:“你们唱的,比我们讲的管用。”二是演出与热爱家乡教育结合。衍福寺是康熙年间的古寺,我们就创作了《衍福颂》,目前已完成了《三岔河之歌》《八家河美》等10多首歌曲,达到“每乡一歌”“每景一歌”。下乡演出,这样的节目农民感到亲切,增强了家乡自豪感。三是演出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结合。肇源在抗击特大洪水工作中,我们送戏到军营、到村屯28场。话剧《洪水围困的日子》在全县演出,抗洪拥军小品《鲶鱼炖茄子》在央视播出,教育了群众,激发了军民的抗洪热情。

     

        三是体现公益性,怎么给群众省钱怎么演,用实惠的文化“大餐”犒劳群众。农民重现实,给群众演出,物超所值才受欢迎。我们采取措施降低演出成本,群众少花钱能看戏,不花钱也能看戏。我们把“有几把刷子”的原政协主席聘为义务编剧,创作了3部大型龙江剧和6部小型剧目。我们还把县内业余文艺骨干召集起来参加演出,用这些不开支的演员,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减轻了群众负担。我们与15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协作关系,用他们提供的资金为农民送戏62场,做到“大老板买单,农民看戏”。把全团演职人员分成4组,融合各乡镇文艺骨干分头深入村屯演出,这种打造“大民星”的方式,培训了大批文艺爱好者,吸引了观众,也减少了费用。(黑龙江省肇源县龙江剧艺术中心 刘大权)

     

    与农民朋友心连心

     

        工作中,我们以全县老百姓都能看上有线电视为目标,大力拓展网络覆盖面。在积极拓展覆盖面的同时,我们注重提升网络质量,做到既要覆盖面广,又要传输质量好。2007年,我们增设了相关设备,对网络进行了整体改造。去年,我们对全县网络进行了全面的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承载能力。今年,公司又投资3000多万元,在全县启动了农网数字化、双向化、信息化“三化”工程。目前,先期试点的官庄镇小彩各庄村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全新的互动数字机顶盒,农民朋友正在体验着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

     

        根据山区农民的需求,我们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在节目中开设了农业信息和农业专区两个栏目,定期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作物栽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市场资讯等。小彩各庄养殖专业户李大爷因收看这些节目,掌握了技能,提高了收入。他高兴地逢人就说,“现在我是不花一分钱就把专家请到了家”。

     

        为确保“长久通”,更好地服务全县用户,我们创新管理体制,在全县划分成立了35个管理站,各站配备专业维护人员,负责辖区有线电视的维护维修。公司为各站配备车辆、器材并给予相应配套资金,确保网络有人管、故障有人修。同时,我们还设立了24小时人工客户服务电话,随时受理和解决群众投诉、报修等问题。目前,基本做到了小故障马上修,大故障不过夜,确保了广播电视信号不间断传输。蓟县山区地广人稀,路远沟深,如下营镇的西大峪、桑树庵村,一个村百十户人家分布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中,有时为修好一个故障需要翻山越岭走两三个小时,但是我们的员工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去年7月21日,百年不遇的山洪摧毁了网络线路,全体员工坚守一线,日夜奋战,及时恢复了信号,山区百姓无不满怀感激。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三分建,七分管”,没有一支合格的队伍,很难保证网络的良好运行,这在农村尤为突出。为加强管理,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网络维护、规范服务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在待遇上向一线员工倾斜,对坚守基层、成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员工给予奖励。为了让员工们安心工作,分公司新建了8个电视站永久住房,改造了18个电视站机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现在,一支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肯于吃苦、能打硬仗的员工队伍已经在我们公司形成。(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蓟县分公司经理 古金春)

     

    努力为农民群众放好电影

     

        在经济落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要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通过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把电影送到农民群众身边,必须联动社会各方,严格考核管理。首先,我们请“村官”作义务监督员,利用组织部门对全州5000名“村官”分批培训的机会,主动为“村官”们放映电影并印发资料,使这项工作得到了“村官”们的帮助、支持和监督,还被列为州委、州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第二,按照“定人员、定设备、定区域、定任务、定考核、定报酬”的六定管理模式,与放映员签订《放映工作责任书》,制定《放映员守则》,规范放映人员行为准则、工作要求和奖惩措施;第三,强化保障措施,给放映员预发所需的工作经费,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第四,严格考核监督,每月上报放映场次,按季在乡镇所在地公示,适时对放映场次、质量、设备等进行核查,通过多方监督使放映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在坚持对放映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放映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培育,使放映员们把为农民群众放电影作为一项服务“三农”的事业来坚持。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无论是布依村还是苗家寨,山再高,坡再陡,哪里有需求,放映员们就把电影送到哪里。无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放映员要么在村民家借住,要么就睡在放映车上。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有的干脆就在当地租房,一呆就是数月。贞丰县北盘江镇的布依族放映员张忠、龚久美夫妇,放映责任区地处花江大峡谷、沟壑起伏,雨季山洪常把道路冲断,在车辆无法通行时,近的夫妻俩就人背肩扛,远的就租借马匹驮运,及时为等待的村民们送去电影。普安县青山镇回族放映员马志新从胶片到数字,一干就是几十年,六十多岁了仍然带领儿子马智一起为当地群众放电影,并带动和培养了一批跟随他们的年轻人,还通过放电影,让因林地纠纷而一度不相往来的苗寨和回族村恢复了往来。

     

        我们配合国家“星火扶贫”项目和“农村环保公益电影万里行”活动,放映农村环境治理等各类科教片两万多场;针对一些个性化需求,积极探索农村商业放映和专题放映的路子,同计生、安监、农林等部门联合,把山区群众急需的科普、法制等影片及时送到村寨。同时,积极拓展公司发展平台,开展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在兴义市区整合原电影企业资源,建成全州唯一有6个放映厅的现代数字影城,全面提升了城市影院整体服务水平,为院线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我州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的四年来,已为农民群众放映近10万场,观影人次1500多万,农村电影放映重新焕发出生机,就像唱歌跳舞一样,看电影也成为我州农民群众的寻常生活。(贵州省黔西南州新视听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张遵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