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人才史话

    性格与成败

    作者:桑林峰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6日 15版)
    资料图片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选拔任用人才,也万万不可忽视人的性格因素。

        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本质,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勇敢、果断、懦弱、粗暴等。关羽性格上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以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导致蜀国大业尽失。而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性格温和,善于协调,宽宏大量,被任命为盟军统帅,指挥800多万军队,取得诺曼底登陆的伟大胜利。

        狄更斯说:“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古今战例表明,无数将帅兵戎相见之前,总是要先揣摩对方的性格特点,熟其秉性而制其弱点,在此基础上谋划攻守韬略,从而在战场上稳操胜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第三军在北非被隆美尔将军指挥的德、意联军打败后,美军指挥部便根据隆美尔骁勇善战、稳健顽强的性格特点,任命具有类似特点的巴顿将军就任军长,与之实行“心理对抗”,结果大大改善了美军的指挥,取得了对德军的胜利。

        事业成败中有性格的因子。重视性格因素,往往能选出适合岗位、堪当重任的优秀人才;不重视性格因素,不但无助于事业成功,反而会贻害无穷。打仗如此,为政也一样。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病危时,齐桓公曾问之:“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没有正面回答。桓公问易牙怎么样,管仲说:“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说:“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桓公再问竖刁怎么样,管仲说:“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这三个人在性格上喜欢谄媚、巴结逢迎、溜须拍马,不可担当大任。齐桓公不听劝告,依然对其进行重用。公元前643年,桓公一病不起,易牙、竖刁趁机发动宫廷政变,把桓公困于宫中,致其饿死。

        我们常讲知人善任。所谓“知”,不仅要知其品德、才能,更要知其性格。毛泽东同志堪称用人高手,他之所以能让良才猛将,各扬其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离不开他对人才性格的把握。陈毅长于带兵,华东数十万之众,没有不服陈老总的。但毛泽东又明确指示:军事上要粟裕多负责,这是因为粟裕长于作战。陈粟配合,打遍华东无敌手。林彪长于打仗,但性格内敛、怪癖,不大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就用政治上很强、善于做人工作的罗荣桓长期与其“搭档”,从井冈山到太行山,从黑龙江到海南岛,所率部队所向披靡。有人评价刘伯承元帅的领导风格是“举轻若重”,意为谨慎、周全、万无一失;评价邓小平同志的风格是“举重若轻”,意为大刀阔斧、气魄雄伟、敢于冒险。毛泽东把这两位领导风格迥异的统帅放到一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什么岗位用什么性格的人,什么性格需要什么人互补,已成为用人的一门艺术。用人重视性格因素,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把针尖和麦芒放在一起,把“暴脾气”和“雷公爷”撮合在一起,不但对工作无益,反而会引起内讧,贻害党的事业,不可不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