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记者传真

    俄大力保护文化遗产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5日   08 版)

    政府和全社会都来关心

     

        长期以来,俄罗斯世界遗产的维护与修缮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列入国家每年的财政预算。俄联邦每年文化事业拨款的70%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但俄境内文物无处不在,维修保护费用惊人,政府拨款只是杯水车薪,必须寻求社会资助。

     

        2000年以来,尽管由于俄社会转型而经济紧张,但俄罗斯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还是不遗余力。几年前,在首都莫斯科,市文物保护局就以“再创与修复”为主题,筹集资金37亿卢布,对莫斯科地区98个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如位于莫斯科著名步行街——老阿尔巴特大街的普希金故居以及屠格涅夫故居、果戈理故居、柴可夫斯基故居等经“抢救”得以恢复原貌。

     

        这些资金来自俄联邦政府预算、莫斯科市政府预算、莫斯科各种社会基金、教会基金、社会团体及各界赞助等。莫斯科财政局还与莫斯科文物保护局配合,对占用历史古迹的居民及单位进行了搬迁。莫斯科文物保护局还出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使用条例》等法规,继续划定了一批新的文物保护区,制定了在保护区内进行城市建设的规划。

     

    圣彼得堡——俄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城市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也是全世界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名城,圣彼得堡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一个地域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36个历史和文化综合项目,共4000余处杰出的建筑、历史和文化遗迹。

     

        圣彼得堡市政府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颁布了《圣彼得堡遗产保护战略》,该文件确立了圣彼得堡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主要优先权、标准与活动方向。同时明确对古迹、历史建筑群及城市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利用,探讨了历史地段的改造与新建等方面的问题。《圣彼得堡遗产保护战略》从思想上和法制程序方面规定了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改善,提出了“以发展为目标的保护、以保护为前提的发展”,即“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

     

        圣彼得堡堪称“露天博物馆”,拥有近7000多处受保护的历史文化设施。现在,著名的涅瓦大街两旁全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看上去与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经常描写的那条老街别无二致。为保存这条 “古董街”的风貌,圣彼得堡市出台法律规定,涅瓦大街上的建筑不准拆迁,建筑内部可以进行装修,但外观不许有丝毫改变。

     

    建立基金 强化保护意识

     

        为鼓励大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俄文化与大众传媒部和“修复俄罗斯庄园”国家基金会还设立了“国家文化遗产奖”。基金会主席阿里亚乌丁表示,俄罗斯土地上的庄园、博物馆、纪念碑和著名建筑物应得到良好的保护,创办文化遗产奖,是为了奖励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士,加强人们爱护文物的意识。他说:“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可以通过保护遗产来保存历史的记忆。”

     

        俄罗斯各部门对培养青少年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尤为重视。2001年,莫斯科市政府将4月18日和5月18日定为历史和文化遗产日。每年这两天,该市所有著名博物馆、剧院和文化公园免费开放,200多个受保护的文化遗产也同时对外开放。(下)(本报莫斯科11月4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 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