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时代先锋

    康定情歌故乡的红色传承

    ——沈阳军区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一家三代精忠报国纪事(上)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5日   01 版)
    训练中,降巴克珠(中)为所带新兵讲解徒手攀登要领。新华社发(杨再新摄)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以一曲情歌闻名天下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古城,如今传颂着沈阳军区16集团军某摩步旅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一家三代从军、人人功臣的生动故事。

     

        降巴克珠的祖父罗布长寿(又名刘建民)1956年参加川西剿匪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记二等功;降巴克珠的父亲罗布扎西1979年在“南线”作战中为掩护战友受伤,荣立三等功。从小听着英雄事迹长大的降巴克珠2006年底入伍,而今是沈阳军区、四总部评定的“爱军精武标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并荣立一等功两次。

     

        这是一个藏族家庭的红色传承、光荣传奇,更是一个藏族家庭传递人间大爱的感人历程。

     

    一棵老杨树的记忆

     

        一声“再见”,降巴克珠的身影消失在山村尽头。海拔3000多米的康定县呷巴乡铁索村口,那棵老杨树,记录下这伤感的离别,也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时光回溯到1950年3月的一天,锣鼓喧天,降巴克珠的爷爷罗布长寿和村民来到杨树下,迎接解放农奴的队伍进村。罗布长寿与乡亲们一样,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1952年,解放军入川西剿匪作战,罗布长寿放弃工作加入部队,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6年春,正在休婚假的罗布长寿接到部队剿匪的命令,立即踏上归队的行程。

     

        罗布长寿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丹真翁姆在村口的杨树下依依惜别。多少个日日夜夜,先是丹真翁姆一人,后是带着罗布长寿走后才出生的儿子罗布扎西,来到杨树下等待。但是,持家育儿的丹真翁姆,苦苦盼来的却是:罗布长寿在剿匪中为掩护战友牺牲了!

     

        20多年过去,1979年的一天,丹真翁姆听到人们议论边境的紧张局势,便把独自抚养成人的儿子罗布扎西叫到罗布长寿遗像前,哽咽着说:“像你阿爸那样,到部队当兵去吧!你阿爸说过,咱翻身农奴不能忘本!”于是,那棵杨树,再次见证了一段别离。

     

        投身军营的罗布扎西,第一个向连队党支部交上了摁着血手印的请战书,搞侦察,蹲猫耳洞,留下了一串闪光足迹。1982年服役期满,带着一身战伤的罗布扎西谢绝政府照顾,背着一麻袋理论书籍回到村里。多少年来,他通过广播电视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写下了60余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55岁那年,圆了入党梦。他深入十里八乡、小学中学,讲党的理论,话爱国传统。

     

        2006年深秋时节,罗布扎西带着17岁的降巴克珠,来到数百公里外的得荣县烈士陵园,在罗布长寿的墓碑前,用命令的口吻说:“你爷爷说,人要知恩图报,不能忘了是共产党让咱翻身做主人,你一定要成为咱家的第三代军人。”一个月后,作为全乡唯一的藏族战士,降巴克珠踏上了当兵的征程。

     

    一个红木匣的见证

     

        蘸着水,和着泪,丹真翁姆在罗布长寿的灵位前,不停地擦拭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红木匣,这里装有罗布长寿的二等功奖章和证书,这是丈夫用生命换来的至高荣誉。

     

        当一个好兵,练一身本领,如刀刻斧凿般铸进罗布长寿的追求之中。一连几年,他勤学苦练杀敌本领,成为剿匪作战的尖兵。在英达剿匪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他不幸被土匪击中,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

     

        重托,落在了儿子的肩头。走进火热军营的罗布扎西,下苦功精武强能,凭借训练、作战和枪械修理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跻身成都军区专业技术能手的行列。

     

        战友受重伤,罗布扎西不顾一切地背起战友往救护所跑,弹片炸伤了他的身体。在庆功会上,团领导把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章挂在他的胸前。这枚在战火中诞生的战功奖章和证书,同样被阿妈小心翼翼地装进红木匣。

     

        报效国家的接力棒传到降巴克珠手中。临行前,罗布扎西将居中摆放在木匣内的两枚军功章向左挪出了一个位置,认真地说:“这是留给你的,立不了功,也得做个优秀士兵。”

     

        爷爷和父亲的两枚军功章,激励着降巴克珠不断超越。千百次磨砺,降巴克珠练就了一身硬功:400米特种障碍,3分钟跑完全程;在旅以上比武竞赛中24次夺冠、5次破纪录。在集团军组织的特战比武中,他轻武器射击打出50环,400米障碍位居第一,6公里负重奔袭打破集团军尘封十几年的纪录,成为享誉白山黑水的“特战尖兵”。

     

        谈起这个康巴汉子,旅政委张庆华话语中充满了爱意:“短短几年,他竟然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荣膺全军和武警部队‘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还被保送入学。”

     

        如今,3名军人的6枚军功章,静静地躺在红木匣里,诉说着三代人绚丽的人生记忆。

     

    一束格桑花的化身

     

        长于高原的格桑花,得名于藏语“格桑梅朵”,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在乡亲们心中,降巴克珠一家就是格桑花的化身,把他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他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

     

        为保卫同胞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罗布长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乡亲们没有忘记他的家人,尽力照顾他家人的生活。

     

        罗布扎西复员后,政府每年抚恤的米、面、油等物品,他总是把最好的送给鳏寡孤独者,一家人照顾孤寡老人泽仁曲珠很多年。2003年,他帮乡亲上山采石时被雷管炸掉右手,但人家送来的治病钱,他分文不取。伤势还没好,东家盖房屋,西家收庄稼,还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扎西管家”“大好人”。

     

        作为特战精兵,降巴克珠遇人请教从不“留一手”。7年来,他帮带的战士中,两人考上军校,4人提干,7人成为集团军特战尖兵,15人成为旅训练标兵。他每月的工资常分成好几份,因为在驻地资助了一名失学儿童,在驻训场成了一个贫病老人的“干儿子”,在老家认了一个孤寡妇女做“干妈”……

     

        又是一年格桑花盛开的季节。降巴克珠一家三代人,用爱心、真心、诚心浇灌着格桑花,诠释着幸福。

     

        10月29日,降巴克珠所在16集团军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降巴克珠同志学习活动决定》。(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特约记者 杜善国 本报通讯员 刘德武)

     

    短评

     

    大爱汇成的中国力量

     

        60余载赤诚奉献,三代忠诚悉心报国。在降巴克珠一家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舍小家为大家、爱藏家更爱国家的朴素情怀。和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家族一样,降巴克珠一家“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他们书写着大义、大爱,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坚守、无私、担当,跨越了历史、跨越了地域、跨越了民族,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道德力量。

     

        国家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家,是靠每个忠诚的儿女支撑与维护的。忠诚于党、情系国家、服务人民,是中华优秀儿女最崇高的选择。降巴克珠一家三代的事迹让人动容,精神令人钦佩。或许时间可以改变江河,岁月可以改变大地,但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谱写的爱的乐章,将汇聚成不可磨灭的中国力量。而这,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力量所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