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点评

    整改落实须让群众可感知

    桑林峰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4日   02 版)

        “人情风”弱了、多占住房退了、“三公”经费少了、服务态度好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变化,让群众体会到纠“四风”、正作风的成效。如今,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抓好整改、推动落实,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让群众可感可知,让群众满意满足。

        抓作风、转作风、改作风,根本目的是惠及群众,拆除和群众之间的那堵“墙”。如果在整改过程中,群众感觉不到温暖,看不到变化,得不到实惠,一切都等于零,只能是“一片枉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也明镜似的。党员干部真改假改、态度是冷是热,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和裁判权。整治“四风”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经验材料写出来的,关键在于怎么做。经过专题民主生活会,问题查找出来了,承诺也做过了,广大群众正热切地等待“下回分解”。只有把整改的项目、内容、措施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才算是真整改、真落实。

        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反复画像、反复整改,陷入“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未见成效就收手,搞体内循环,自说自话、自我满足、自我评价,未能让群众来监督、来判断,没能做到让群众满意再“销号”。如果开始时声势浩大,把群众的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却是老方一贴、草草收场,一切依然如故,必然会失去公信力,甚至陷入“塔西陀陷阱”。

        让群众可感可知,关键是要提高群众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整改之后,“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话难听”是否依然存在,“人情消费、请客送礼、收受红包、公车私用”是否逐渐减少,“特权思想、私心杂念、衙门作风、老爷作派”是否得到消除,“跑官要官、乱搞天线、团团伙伙、山头主义”是否有所抑制……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不仅是整改落实的试金石,更是赢得民心的分水岭。这些问题解决得好,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不虚、不走过场。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两次挨农民的骂,但他并没有指责群众,而是从自身改起、从整党做起。随后,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开始在边区施行。这两项决策,使农民负担减轻了,生活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军地关系更加密切了。延安民众之所以拥护我们党,就在于我们党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群众哪里不满意就从哪里改起。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整改效果群众能否感知到,不在群众,而在党员干部的决心和力度。只要做到一个“准”字,对准“四风”顽疾进行整治,哪个问题突出就着重抓哪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抓一项成一项;做到一个“狠”字,敢于出重拳,用改革精神,拿出硬的措施治歪风、树新风;做到一个“韧”字,日日为继、久久为功,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就一定能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