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

    文化视角

    触摸着古都的纹理去寻找

    ——读《北京城里的“北”》

    李 勇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3日   05 版)
    北京红线胡同 资料图片

        这个城市,街道笔直

        而我常常迷路

        这是我20年前一首诗的开头两句。那时我刚从西北的一所大学毕业,满怀着梦想和憧憬来到北京工作。然而最初在满城冠盖的京华的那段日子,一个乡下人浓浓的飘零感和孤独感常常如潮水般袭来。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这20年里,北京城和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下人进城的胆怯和漂泊感已不复存在。在这里,我有了家庭、朋友和儿子。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情感上,我已经把北京从“他的城”看作“我的城”。只有在这座城市,我才感觉到踏实。现在无论我走到哪里,哪怕是回到生养我的湘中故乡,超过一周,我必想念北京。

        今天,当我读到杜永道的新著《北京城里的“北”》,不由得想起了当年那两句排遣孤独和乡愁的诗。这本书勾起了我在北京城找“北”的许多回忆。我曾是那样的敏感,听着公共汽车售票员的京腔总觉得话里面有着北京人对外地人的傲慢,对北京城饭馆里伙计爱吃不吃的服务态度更是不满。现在,对这些细节,我毫不在意了。是因为年头日久生活稳定,已经找到了北京的“北”的自信?还是一种习焉不察的疏忽?

        杜永道和我的父亲是一辈人,他童年时随其父从西安来到北京,而今在北京城生活超过了一个甲子。以前总认为自己在新移民中,算对北京比较了解的。读这本书,我有些惭愧。我,也许大多数在这个城市为生计奔忙的人,没有杜永道对北京的那份细腻的情感,也就没有像他那样能从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去体念古都的韵味,去触摸古都的纹理。

        这本书是百篇散文的合集,写的大多是关于北京城的事儿和景儿,陆陆续续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上。北京乃天下英才荟萃之地,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来此游玩或定居者,其中有感而发为北京城写下一两篇散文或诗赋的人不知凡几。然而像杜永道——一个普通的文字工作者,长年以住在老城里小百姓的眼光和心态,看北京、写北京,实属难得。

        外地游客来北京,奔的是那些名声极大而人群摩肩接踵的名胜地,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等。而在北京打拼的多数职场人士,每日步履匆匆,留意的总是拥挤的地铁、堵塞的街道、送孩子上学的艰难。而北京那些平平常常的风景和民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情之妙,很少有人去关注,而杜永道总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去观察、去描摹这些。

        杜永道所触摸的古都纹理,既有地理的,也有历史的,更有历史与地理交融而凝结成的种种市井百态。他讲述了多数游客和常住民忽视的那些胡同的由来,如礼士胡同、干面胡同、禄米仓胡同;他描摹了北京的雨声、公园里的歌声、胡同里鸽子声、小饭馆里的味道,以及自己在四合院身处的感受。他还尽到一位语言工作者的本分,告诉读者北京俏皮话的变化、京腔京韵的魅力。

        读着《北京城里的“北”》,我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样!他笔下的那些风景和人物,其实我也常看到过,但没有细想其中的趣味与奥妙。今天的北京城,和老舍、郁达夫等作家笔下的北京已经很不一样了,即使是和杜永道刚进北京城时,也变化太大。如果一个人常年只在三环外生活和工作,大概不会感觉和其他大都市如上海、香港、深圳除气候之外,还有哪些大的区别。可当你像杜永道那样,以他那种心态与眼光去体察北京,今天的北京尽管早没了城墙,尽管高楼越来越多,尽管交通的拥挤和大气的糟糕让居民牢骚满腹,但是北京的美,以及住在这座城市的踏实感、安稳感,在别处是很难找到的。

        北京,不仅是纳兰性德、曹雪芹、老舍、林海音这些生长在北京城的作家的城,也是梁启超、鲁迅、郁达夫、沈从文从外省进京的文人的城。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外来者和土著居民,包括杜永道和我,只要静下心来,慢慢地寻找,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容易找到“北”的城市。

        (《北京城里的“北”》 杜永道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